先来说说什么是灵活办公,咱不搞学术,也不玩概念,其实很好理解:从企业或者组织的角度,让办公的方式灵活一点,别那么死板,就是灵活办公。
我梳理了企业灵活办公的三种方式:
- 弹性坐班(干活)
- 灵活用工(用人)
- 远程工作(做事)
之前已聊过弹性坐班:企业灵活办公的三种方式(1)弹性坐班:这样的“加班”,多多益善。。今天有空,我们再来聊聊“灵活用工”。
有些职位不一定要全职
让我们来试着这样问问:
-
公司的规模和收入是不是已经庞大和复杂到你需要全职雇佣一个财务甚至成立一个财务部门来处理?
-
公司要做新媒体的宣传,是不是就非得要招个全职的新媒体运营来从零做起?
-
公司要给新产品拍照片,做视频,是不是就非得雇佣一个全职的摄影师?
-
还有,遇到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因为人家已经是有一份工作,是不是就只能忍痛放弃?
其实以上和以下这些情况,都不一定要必须是全职:
- 对一些工作不饱和的岗位,比如早期的财务;不是经常需要的设计;都没不要全职雇佣;市场上有大量专业人员或者工作室提供服务,做事效率和性比价远比你自己全职要快的多,划算的多。
- 对于一些需求频次比较低的工作,也没必要全职;例如对公司员工的提升培训;
- 对于那些无法全职加入的人才,也不妨灵活一点,通过兼职顾问、资源合作等方式先合作起来,毕竟企业用的这些人才的能力,而不用是雇佣关系的“独家”,对吧。如战略顾问、法律顾问等。
有些业务可以外包出去
- 如跟公司主营业务之外的,非核心工作的,可以外包出去给专业的团队。如新产品的市场调研,跨界的活动策划及宣传,品牌周边的设计和制作等。
- 还有些自建成本高出现阶段预算的业务,也同样可以考虑外包合作,如仓储物流,客服团队等,毕竟,对于大多数的品牌和产品而言,产品的研发和宣传售出才是最核心的,预算应该更多的砸在这些地方,而不是试图啥都自己做。
- 最后,那些不在自己公司经验范围之内的事情,也建议别自己折腾,和专业的外部公司共同梳理出方案,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企业自己专注结果就好。如,餐饮品牌别试图自己雇人开发订餐系统;电商公司也不必自己研究SEO。
根据业务量来临时/短期雇佣
临时雇佣可以给公司等的经营更多的灵活和弹性,也能更好的兼顾业务和成本。
- 新疆棉花还没实现机械化收割之前,每到收获的季节,就会有很多劳务公司提前组织大量的甘肃、河南、四川的临时劳工,进疆采棉;
同理:
- 电商品牌们完全可以通过提前的培训和合作来为双十一等高峰期储备客服及打包人员;
- 一家策展公司在有展会的期间临时雇佣帮忙策划、布展的工作人员。
当然,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前提是——管理者要准备好
- 梳理并分拆清楚企业内部的业务和岗位的边界,哪些是核心业务?哪些是低频需求?哪些是必须全职,哪些是可以兼职或者外包出去?
- 要有头脑清楚,对外沟通能力强大的对外联络,来推进和保障合作的进度、成果和效率。
非专业人士闲聊,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讨论话题:
工作&职场行业&时事
城市:
西安
群主分享的非常好,我也在尝试灵活用工相关方面的。
好处也是很多
1、作为个人,减少通勤时间。既能工作,又能有生活。
2、作为企业,能大大提高交付的能力。例如:UI设计,甲方公司需要求高水平的,找个灵活高水平的交付。
3、有生活上班人员,可以通过晚上,周末,参与到灵活工作
如果作为一个企业,或者是成为一个平台,遇到的问题吧还是有的。
1、交付工作的稳定性,时间能保障。在开发这块,虽然是灵活用工,但是也要稳定的人员。
2、税务:付款后,发票,个人所得税。
3、保险:相关的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
感谢交流,我们继续交流你提出的问题:
综上,灵活用工一定是大势所趋,但趋势之所以是趋势而不是主流,就是很多配套需要逐渐的被倒逼完善。
是的,最近也是在实践这一块。目前接触的一家维修行业的平台,就面临税票,保险问题。刚开始,做的小了,没啥问题。做大了,政策就查了。等待政策一步步完善吧。
1、保险:工伤保险,商业保险,订单保险。例如美团给骑手购买保险,每天3元。骑手当天上线了,购买;当天为工作,不购买。作为起步来说,保险正常4.5元/天,涉及到高空作业8元/天。
2、灵活用工找专门的公司,税收6%,看平台能否承担起。企业帮个人在税收洼地注册个体工商户,完善个人所得税2.5%,这些还都有提升的空间。
灵活用工肯定是未来的方向。探索探索探索……
现在社区的模式,其实是国内的先河,远程的工作模式,很多行业都望尘莫及。
若从比较悲观的角度来看灵活用工,比如简历被作为虚构数据,输入虚假简历作为投递的荣景假象,使得最终用人的门槛上升,假若投递数量增加,但是 70% 为虚构的优秀简历,造成 30% 真实优秀的工作者,受到的是更强的竞争,这具有极高可操作性,并非不存在与未曾发生。
用电商、游戏或是外卖的理解来说,挂机、空单、刷单,造成原本基于现实世界行为数据的真实性降低,外卖员要更卖力、更快、承担更高的交通风险才能合乎平台标准的上升,游戏平台更也是如此,自动打怪练功都不是什么难事。
从这回到前面所说,也就是工作领域不同于游戏或是交付明确的外卖,知识工作的劳动是智力密集使用、取得并交换生存资源的开放世界,平台是否有能力保护工作者免于被虚假输入而被算法剥削?是否使用交叉性(intersectional)的算法分发?或者只是输出狗屎工作,没什么价值意义的呢?又或是让知识工作者,跑上永远停不下来的跑步机,如永远少砍一刀的拼多多。若称这是转向第三产业的创新,那是往低端或是高端位移呢?
平台中原有的信息差异被刻意黑箱制造成阶级发生,灵活用工的资方以更低的代价,取得更优秀的用工资源,但是工作者以阶级下沉的方式取得工作机会,也造成中产阶级原本具有保障的工作受到挤压与流失。当法规监管始终迟到、新自由主义与平台经济的三角法律关系(劳动 or 民法典)、间接代理的用工(变形)问题,除非催生更成熟的个体与 compassionate leadership 出现。
劳动法规定裁员的补偿,员工还可以仲裁,起诉。自由职业者被开掉是分分钟的事,没有任何补偿和保障
自由职业图的就是“自由”;图保障,那就安心坐班就好。
没那么多鱼和熊掌兼得的事。
可是自由职业者同时分分钟也可以拍屁股走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样的。而且基本不会有企业去起诉,因为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