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故事你好鸭 #39 | 我是尼奥,两次内部转岗,从中国到新加坡再到加拿大。

头像共建者
Char
461阅读5评论

嗨,

你好鸭:)

我是尼奥

▌在国外几年了?介绍下你本人的经历及当前所做的事情吧?


来新加坡也快1年了,之前曾在阿里做过Java Web开发,是当年淘宝某子品牌初始团队的一员(现已是顶级品牌),也在IBM带过小团队,服务多个巨型外资银行客户。几年前跳到现在这家美资公司做Lead前端工程师,主力技术栈是React及其生态系统。也正是通过现在公司的内部转岗过来新加坡的(真是意外惊喜)。


▲金沙酒店。一和负一层是casino,国民进去要花100刀

▌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有了出国(或移民)的想法?


大概是从2015年开始有了移民的打算,最开始是DIY澳洲和新加坡,后来根据形势转到美加日。走出去首先是为了子女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丰富多彩有意义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能自然融入基于主流价值观的社会。然后就是有可能的话,我们成人也想继续深造,在喜欢的专业上更上一层。

▌为此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是如何实现出国(或移民)的?


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外企工作,最后也是通过自己公司的内部转岗过来新加坡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做什么准备。本来疫情之前已经基本确定去US的分公司的,但2020年春节前几天告诉我说广州的大使馆没办法安排签证面试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

就这样我在国内一等就是大半年,期间根据各国的疫情进展,申请过英国、荷兰、德国、日本和新加坡分公司的转岗,英国的流程走到快一半,最后还是新加坡这边比较快,就马上决定来新加坡了。

之后就是公司帮忙安排签证(我EP,家人是DP)、机票和酒店等事宜,12月作为新加坡有限开门后的头几批旅客登陆了。


▲樟宜机场入境,旅客不算多,三条队伍。出了这里右拐捅鼻子

▌出国之后,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工作内容

我是一名前端工程师,来新加坡入职第二天就加入了第一个项目,这是政府牵头的疫情隔离相关的项目,我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品牌语言设计和绝大部分IT软件建设,包括Web和App端。而整个大团队其实是跨中国、越南和新加坡合作的,分别负责不同的模块。

▲我在新加坡的项目团队,站着的四位是设计师
上一个项目完成后,我通过几轮面试,最后作为“临时工”加入了东南亚最大银行的前端架构团队,开发和维护他们基于React的Web UI库和一整套工具链,现在新版本已经上线。有趣的是,我加入之前,猎头就曾拿着这个职位私下找过我,但直到8个月后的现在,还没请到合适的人。

工作强度

因为还是同一家公司,所以国内和这里的工作强度差不多,正常准点上下班。这段时间我给TypeScript和Ant Design提了些PR;在Linkedin live上做了一次React安全编程分享;完成了一个老带新项目,挺有成就感。

薪资

匹配了这边人力市场的同级别略高的薪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我从本地几个猎头和入职大厂的朋友得到的数据点显示,和其他国家一样,同一个候选人,在不同公司之间类似职位的offer总包差距能到30~40%,所以还是建议多拿一两个offer,避免被低球(这是全篇最值钱的一句话)。

职场环境

到这里之后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办公,线上站会,代码都是远程提交通过CICD后看到结果,和坐班比起来区别不大,非要找区别的话就是省下了通勤时间和一大半餐饮开支。累了可以冲杯咖啡或休息一下。

因为项目大多是跨地区合作,所以同事主要是新加坡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和台湾人,工作中不管是沟通技巧还是技术水平都很专业。特别是我司的设计师,做出来的交互设计稿充分平衡了视觉效果、可用性和实现可能性,而业务分析员(BA)写出来的需求极易理解,进而引导开发。而代码从一开始就架构合理,加上有高质量的测试覆盖,整个系统运行起来稳健可靠。

家庭生活

新加坡是个适合家庭生活的地方,本地人充满了善意和爱心,真实经历:突降大雨有人主动和你共享雨伞;超市买杂货,店员主动告诉你另一个牌子更便宜;小孩睡着鞋子掉了,有人捡起追上来,看你抱着小孩不方便,还帮穿上。

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儿童游乐场,周末假期我们常去的是东海岸沙滩骑行,植物园,淡滨尼水公园,滨海湾看演出展览等等,这些景点也都有大型的儿童游乐场,小孩会非常开心!


▲普通社区的小游乐场(网图侵删)


▲东海岸公园的极限运动场(网图侵删)

▌能从具体聊聊你所在城市的房价/物价/收入/教育吗?


房价

不好说,丰俭由人,www.propertyguru.com.sg上的数据会准一些。而公民90%以上都有房子,至少是组屋,虽然外观设计一般,看着像集体宿舍,但宽敞明亮,周围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国民真的很幸福。

收入

这张图可以看到近年的贫富差距在缩小,个人认为是个健康的现象。而且新加坡和香港类似,个人所得税不高,大概10%+,每月能多存些钱。

物价

新币:人民币≈1:5,一颗白菜1刀≈5块,看起来贵上天了,但记得你的收入是提高了的,所以估算物价时建议新币*3,这样比较符合收入水平。刚到这的时候,感觉钱很不经花,一顿快餐90刀折合人民币450块有点吓人,挨到发工资就好了。

日常开销和香港差不多(除了租房),也就是比深圳高些(+25%?),小家庭每月买菜1500刀,其他杂七杂八的600刀左右。

▲日常买菜价格参考

工作餐不用担心同事带你去4、50起跳的餐厅,他们大多也是去食阁或者小贩中心15块内的套餐,或者自己带饭。

租房

一室一厅公寓2500刀起,带免费游泳池。水电气200,宽带40,手机10(CMLink低保套餐)。当然租组屋会更便宜,可以到propertyguru.com去看看。租房坑太多了,事先做了不少功课,有缘单开一帖吧。

教育

只讲我熟悉的幼儿园教育,这边双语教育大家都知道,新移民绝大部分只能去私立幼儿园,公立的便宜(0~1000刀)但排不上号。

私立幼儿园又分本土和国际,数量比例大概9:1,本土的重学习,衔接本地小学课程,也就是幼儿园就开始认字写字了,有些小孩就觉得比较枯燥。看过比较有名的是MindChamp/EtonHouse/MapleBear等等,学费大概是1800刀起步。

而国际学校就是让小孩各种玩,假期非常多,学校各种设施超一流,学费也是超一流,各种与国际接轨的亲子活动,可以一窥西方中产的生活(狗头)。看过比较有名的是Odyssey/AustralianIS/CanadiaIS/Stamford American,学校学费大概是2500~4000刀。

本土和国际幼儿园都可以到他们官网预约参观,会有老师、校长一对一详细讲解。

我标记了130+个私立+国际幼儿园的地址,大家可能用得上

https://goo.gl/maps/TM9wpp9EA89gqXEX9

▌有人说国内容不下肉身,国外留不住灵魂,你的感受如何?


文化冲击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异国他乡之所以是我心之所向,那么从那片土壤生长出来的文化、习惯,秩序和成就,就值得我去探索:“为什么这里会更好?又有什么弊端?”。尝试去理解、尊重、包容甚至接纳他国的不同,这是一个新移民应该做的吧。

远离故国亲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综合考虑,早点拿到身份,一次性解决全家人的养老、医疗、教育和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出来之后,时常想起国内便利的网购,餐饮,价廉物美的小吃和水果,什么时候能回国走一下这句话常挂在嘴边,但心里总担忧疫情反复,就暂时先忍着吧。

▌关于国内和海外在开发语言及技术选型上的的差异,能不能聊聊你的看法


根据www.mycareersfuture.gov.sg的数据,如果单纯看职位数量,不看薪资水平行业差别的话,所用技术栈和国内差不多,后端从多到少依次是 Java > .Net > Node,看到有些初创公司用了Golang。前端是 React > Angular > Vue。至于大数据、AI和ML方面的不太熟悉就不说了。这种比例在未来5年都都不太可能会很大变化,所以往哪个技术栈努力,大家不难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出结论吧。

题外话,多年前开始考虑从Java Web转栈的时候,适逢创业潮,那时 创业≈做App,间接拉升了iOS/Android需求,普遍1.5w月薪起跳,同时发生了Facebook在HTML5上实践失败,我一时间纠结于是往移动App还是往前端更有钱途,上下求索间看到一句话直击我心,大致是:Web具有天然的低成本流动性,更易于传播,一串URL就可以将服务和用户连接,而性能渐强的浏览器已遍布所有终端。最终决定专注自己更喜欢的前端领域,没多久创业潮褪去,iOS/Android就业市场在短短一年内急剧萎缩。

▌已经在新加坡后,是什么原因让你转战加拿大的?


新加坡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特别是对东方家庭来说,这里注重基础教育,感觉人均雅思4个5,国际化程度和香港不相上下,中式习俗文化在这里随处可见,就连Vue的作者尤雨溪都要搬家来新加坡,你想想这里有多好吧。

而我决定离开新加坡的原因也很简单,PR难拿。听起来讽刺又矛盾。

PR难拿这事来新加坡之前就有所耳闻,原因是新加坡并非传统移民国家,更没有打分移民这回事,影响申请新加坡 PR的因素很多都只能靠前人总结、猜测的,比如收入、学历、行业、人种、有小孩等等,申请提上去之后就等审批,成功与否是非常玄学。

身边的同事朋友,马来西亚人极容易拿PR,而中国人印度人等等申请PR都不算容易,大部分都失败过,以下是一些身边的真实案例,更多申请PR的坎坷之路可以参考sgprapp.com上的数据点。

  1. 东亚家庭,来新2年,欧洲某大学博士+硕士,1个孩子,第一次申请就获批。

  2. 东亚家庭,来新2年,在本土公司,收入不错,感觉是时候了就第一次提上去,很快就被拒绝了。

  3. 一个印度大叔全家来了10年,升职加薪了还是被拒。

  4. 另一个南亚人大叔来了7年,被拒绝不知多少次了,后来心灰意冷带着全家4口去了同样难拿PR,但起码有规则可遵循的英国。

而反观加拿大PR就好拿些了,起码条件明确,流程清楚,上百种移民小项目,总有一款适合你。加上和US/EU时区很近,在这两个最强劲的经济/科技/文化引擎驱动下,给全家人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那些也想出国的同学,你有什么建议么?


  1. 接纳当地价值观和文化,被歧视是有的,但别一遇到自己看不惯听不惯的就第一时间挂到“歧视”档,不如拿出中学解应用题的逻辑方法分析一波,据理力争,毕竟【看得起/尊重】和【歧视】之间的光谱是宽广而多彩的。

  2.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这句话多次帮我理解了很多不是冲突的冲突,很多“歧视”并非因你而起,但很可能是前(和你相似的族群)人挖坑你背锅。要改变这种冲突恐怕只能从你做起,用礼貌专业的态度待人做事,重新赢得其他族群人群的认可和尊重。真实例子:我小孩的幼儿园老师是位孟加拉女士,因为语言肤色体型等和以前国内的老师很不一样(你可以想象到),小孩非常抵触,我们心里也拿不准她能不能教好,但大半年下来,这位老师的专业、耐心、对职业的热爱和上进心(同时修国立大学的幼儿心理学课程)彻底让我们折服了,甚至为自己当初对人种的偏见感到羞愧。

  3. 英语,在新加坡生活,不会英语问题不大,但如果自己想在职业上更上一层楼,那提高英语是逃不掉的。学英语在YTB上有大量的免费优质(看view count)教程,听说读写面面俱到,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比一开始埋头苦干更重要。

▌如何联系我?


我现在的主力技术栈是:

React/NextJS/TestingLib/Tailwind/XState/Prisma/PostgreSQL/Github Actions/MDX,承接各时区(欧美最佳,方便沟通)的 全职/兼职 前端/全栈开发项目和技术咨询服务。

TDD和Refactoring这本书是我的最爱,所以您交给我的项目,交付可能没那么快,但能保证高测试覆盖率,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质量都有保证,良好的测试覆盖是你的应用升级、重构、迁移、上云等等的关键,如果能懂我的意思的话,欢迎带着你的需求来,我们单刀直入节省时间。

大家可以通过我的电鸭主页:https://eleduck.com/users/2yhDXj 联系我,欢迎找我内推,但可能不太会闲聊,谢谢。

▌加入海外移民交流群


如你对海外移民有兴趣/有打算,

可以点此加入我们的群来交流。

https://eleduck.com/groups

版块分类:
城市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