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故事圆桌会谈 #1 远程办公or技术移民?互联网裁员焦虑背后的破圈选择

头像
烨烨Yeye
236阅读6评论

导语:

大家好,这里是电鸭社区联合《不上班公社》发起的,电鸭圆桌访谈第一期。
我们将不定期联合发起系列访谈,探索自由职业,远程办公,数字游民生活等相关资讯,帮助社群里更多的小伙伴深入了解行业动态与走向,为自己的职业与生活做出更好的选择。


年底之际,我们邀请了四位资深互联网从业人员,深入行业内部,讨论1. 行业与职业选择,2. 对互联网裁员的看法与应对建议;3. 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感悟与总结,4. 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工具,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本文由嘉宾文字回复访谈,参与语音圆桌会谈,Yeye整理成文,文中均为化名。

首发于公众号《野行yeye》,原始图文https://mp.weixin.qq.com/s/6-CX7zEeJH0OzvgvnA2BDg

1. 双城破圈

Link在医疗大数据行业工作,是一名前端工程师;30岁,2孩子的爸,月收入30k;公司规模1k-5k人,6年工作经历,他将与大家分享为何选择双城生活并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以及如何避免被裁员的建议。

“员工与公司之间是利益关系,员工出力,公司出钱。长期发展要求员工有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如何保持学习是一个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帝都与二线城市的双城生活”

我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前端小工,19年初,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家人,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辞掉北京工作,通过朋友介绍来到现在这家公司。

2016年,我复盘了自己在帝都的发展趋势的两道坎:户口和房子;结论:即使勉强获取了北京户口,以自己的实力也买不起6环的房子

2017年,适逢有住在天津滨海的亲戚邀约过去游玩,恋上了这座滨海小城,买房天津滨海;

2018年18年初老二出生了,搬迁天津滨海。

19年4月,通过V2EX上认识的一个网友内推,成功入职,base天津滨海。


二线城市机会很少,并没有辞去帝都的工作,过上了双城生活(滨海到北京南,有城际1h)。周五下班回家,周一早上回北京上班,同时留意机会。



最近一个月工作进度放缓,一周五天班,可以18点半下班,每天除了跟PM沟(撕)通(逼)需求外就是码代码,两点一线(离公司步行30分钟,每天走着上下班),远离公交地铁。

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是想往.NET方向发展,但是公司的技术是PHP,就在PHP领域做了一年多,当时(12年)各种CMS比较流行,如织梦dede,帝国等,使得PHPer开发就是套模板。好,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写模板?答案当然是自己(当时前后端分离还也就是萌芽阶段)。让后端写Css。。。开玩笑么?写出的页面你自己想想一下。

当然程序员是绝对不会认输的,尤其还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PHPer,狠抓基础,刻苦专研了一阵子CSS+JS,还别说,做出的页面老大还挺满意。而自己也就喜欢上了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这样也更贴近于用户。一入前端深似海,从此在前端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片来源:网络

 “裁员:互联网公司只是不需要35岁以上还在原地打转的人”


不久之前有朋友的部门全员被裁,有的部门裁员30%,有公司同龄人也有刚来的实习生,所幸年底没有进一步裁员,否则我也难免被裁,人心惶惶,又无可奈何(二线城市机会太少),未来不可期。

当时公司准备裁员的时候,我还挺忐忑的,每天都很焦虑,毕竟好不容易回到了家门口工作。对于裁员我是心理上是有准备的,现有的业务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开发人员,所幸名单里没有我。

现在我想明白了,如果真的被裁员就全职远程或则再去北京闯一闯。

但还是想继续留在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做的东西影响力大,能用到新技术,能让自己保持竞争力。



 “有机会的话就多多陪伴家人,没有机会的话就拼命挣钱吧”


我的焦虑与满足都和家人相关

新技术层出不穷,年龄原来越大,家里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怕失去竞争力被裁员。但好在钱少事多离家近,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

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选择其实是不同的,有的阶段是需要银子,有的阶段是陪伴。开始进入社会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用时间换金钱,随着孩子出生就想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成长。随着孩子长大,就需要更多的银子用来打点未来(用培训班老师的话说,这是投资);

所以,家庭和年龄都算不上是互联网行业的大门槛,不能终生学习才是;如果有能力可以录课程的视频教程或则写点高质量的博客。当然也可以考虑做点产品,去解决一些问题,哪怕是小众的,额外带来收益也很可观



好用工具推荐:


工具名称:ScreenToGif

功能:这是一款非常简单、实用的GIF动画录制工具。它能直接帮助用户进行屏幕上的画面进行录制,生成GIF动态图

推荐使用人群:UI/UE设计师、产品经理、开发



2. E-HR的出路


Rio28 岁,是科技公司产品经理,5年从业经历,公司规模1k-5k人,月收入26k;他将与大家分享e-hr的生存现状,以及家人在退出互联网行业选择移民的这个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果财务情况要求你非打工不可,那找一家不那么吸血的公司先攒钱。控制自己的支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投资。与此同时寻找其他收入源头。”

图片来源:网络

 “e-HR:不是那么「互联网」”


我在宇宙第一房企旗下的科技公司负责 e-HR 系统,平时工作简单地说就是推出新功能、做迭代,往漂亮了说是推动人力产品创新。我和研发团队是长期两地分离的状态,对远程工作有很多槽可吐。经历这么多远程实践,我的体会是,远程是可行的,但对不一样的团队(能力、规模、所做产品)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

做 e-HR 系统的一般是都是老手,这类人可能曾在三、四家公司供职,并且都是做 e-HR 系统。而我完全是个新手,毕竟 e-HR 不是那么的「互联网」,但新手才适合去推动创新。熟悉了业务后,就能用已经上手的武器去对付新的领域。


 “家庭让我选择退出互联网行业”

目前已婚未育,父母身体健康、生活稳定,没有特别焦虑的事。我自己比较烦恼的是精力不够和容易眼睛干的问题,幸好也找到办法改善。


在这个时代,物质上的满足是非常容易的,愿意动动手就有好吃的,勤加打扫、装点就有舒适的空间。我会涉猎一点佛教,在六道的定义里,人和畜生才能享用物质,饿鬼飘在人间求而不得,地狱道就更糟了。从大的层面来讲,生而为人,本就是很幸福的。


家里有个小猫咪,叫 Aki,在家总是逗他。我和我太太都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员。我们会观察他的行为模式,知道他所有类型的喵喵叫是指什么意思。未来希望能先生个哥哥,再生个妹妹。我和我太太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希望从这代起要构建大家庭。


所以,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安排,未来会出国,职业方向也会转为工程师,从兴趣、收入、职业规划综合来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互联网的另一条“逃生”之路:移民


我简单与大家分享一下移民的利弊,基本条件等等。 


虽然世界这么大,但比较热门的地方可能就是美国、欧洲、新加坡、加拿大/澳洲、日本这几个了,按我了解的情况简单展开:



图片来源:网络

* 美国:生活环境

亲戚在美国做生意,去年过年去住了半个月。亲戚家是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 house,阳台打开就是一片林子,经常有小鹿、兔子、松鼠来求投食。

睡的那间我是窗帘是一层纱,不太遮光,一到晚上自然而然就很困,一到早晨自然而然就醒来。便决定了我的梦想:以后也能在美国开个店做生意赚钱(如果拿到身份的话)。

* 欧洲:做工程师难度不大

德国、荷兰找到工程师工作应该不太难的,今年国庆拜访了来中国开研讨会的荷兰教授,找他帮我写推荐信,当时聊到工作这个事儿,他说如果我用力找的话,一个月内找到工作没问题。

美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是按在其本国工作年限积累来给身份的。但结合个人情况来看,因为之前没有干写代码的工作,我还是希望能先读计算机硕士过渡一下。

相比美国,去欧盟国家留学学费会轻松很多,德国、瑞士目前一些大学的大部分专业还是免学费的。

* 加拿大/澳洲:

如果符合技术移民要求,了解这个国家并且能保证落地后的就业,能比较容易开展新生活

* 日本:

在学生时期我比较向往,还努力学日语考了 N1。后面遇到我太太,她有一段日本留学经历,所以我们在日本文化这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真的很享受在日本旅游的日子。但是作为长居目的地,可能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旅游时看到的都是美的一面——美食、景点、处处用心营造的文化符号,如果真有住下,还是会觉得束缚吧。


好用工具/自我提升推荐:

Voodoopad 。用来做笔记挺好的,可以用它来搭本地 wiki,所有页面都能互相链接。



3. 互联网包头工的抉择

任龙32岁,互联网行业“包头工”,负责研发,从业10年,自由职业,有4-5个人的团队。月收入30k上下浮动。他与大家分享了从工程师到项目承包人的转化,以及作为只有职业者的喜与忧。

“互联网创业快速复制是对流水线式研发的需求,发展是创业热催熟的职业分割和人员陪养,解决的话从现像级慢慢走向个性化和业务下沉,地头蛇式的项目已经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网络

 “互联网包工头:匠人到商人的转换”


朋友叫我蛮人或者任工(包工头的工),自由职业,在家办公,主要做创业初期公司的起步项目,和一些技术攻坚、咨询类的事情

包头工这个身份我自己定的,一个梗给大家放松一下,也是在提醒我自己身份的转换:上班的时候我遇到一个需求,第一个想的是能不能实现。而现在我第一个要想到的是这个能不能挣钱,算是匠人到商人的转换;

我做的事说来也简单,找几个各工种的伙伴,然后当有项目的时候,跟据我自己的判断来临时组队去搞事情,至于我自己就看行情,行情好我很少自己上场撸代码,行情不好我也上钟。



 “被失业:自由职业的推手”


最后一家公司被办了,老板被抓了,我被失业了,我当时觉得,我自己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组建起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拼杀了一年一下就什么都没了,连写在简历里的机会都没有,无疑是一个大打击。

回想这几年的职业,好像没干错什么,也没出现因为我没能满足,导致部门或者公司没能成功,没能挣到钱的情况。

我做错了什么呢?最初我很气,不想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就算是输也希望心服口服。正好有些机会去做小时工,慢慢就走上了自由职业的路。


 “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靠的是运气和实力”


我能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到现在我都想归功于运气好,好像项目都是自己找上来的,也没怎么谈就拿下来了。要非说有,可能上班的时候认识的人比较多,留下的朋友多。

初期我去创业空间做一些创业中IT方面的分享,那时候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再就是回头客或客户相互引荐,没有什么听起来就醍醐灌顶的策略。

自由职业的好处很多,就是专挑工作日出去玩,哪哪都不堵车不排队,有些地方还会比周末便宜;有机会停下来看一些自己想学的东西,去年学了点Python与图像处理,陪女朋友备考等,这些都是长工们不太容易办到的。

坏处肯定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心理上的疑惑,寂寞、压抑等情绪出现的时候会比较无耐,现在适应了酒好多了,会有意识的调整自己情绪,学着和各种各样的情绪共处,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圈子,各种爱好,会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焦虑与满足,都用来在互联网深耕”


我会继续以互联网为基础,但是我不抵触再接触一些其他属性的行业,传统也好,新兴也好;或者说行业+互联网,在一个细分的行业里做深下去,比如医疗;

焦虑就是怕挣不到钱吧,着急挣钱,想买个自己的房子;对生活满意的地方是我可以有很多愿望,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现。随时可以找一个新鲜的玩意去尝试(钩鱼,抽烟斗等),太多爱好受制于公共空间和时间,这些是我现在拥有的。



 “做选择的时机很重要”

从网易到华为,劳资矛盾频频,这些事在很多行业都存在的问题,我只能说我们都有选择,做选择的时机很重要。

早在四五年前,我就有意识到现在网上说的很热闹的IT人中年危机里提到的窘境,我最初半年自由职业更多的是情绪支撑,慢慢的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我希望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要说现在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力的提升,除了专业技能(语言,工具的使用)之外,方式方法我觉得是最有必要提升的,这些东西能让我们从复杂的事情中走出来,以更准确宽广的视野去看事,也就有了选择的能力。

好用工具/自我提升推荐:


工具:

To-do list,Excel,画图工作(流程图,思维导图等):


提升建议:

1. 把事情尽量的从脑子里搬出来放到外部文件里,常做计划;

2. 不要因为常常不能完全执行或是执行率低放弃,这是一个过程;

3. 同时也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个小问题;

4. 拆分复杂度这对于独立的自由职业者或是自由小团队的Leader是一个很有用的技能。



4. 爱好与行业的平衡


greatghoul(ID)32岁,IT工程师,10年从业经历,公司规模20+,月收入与其他嘉宾类似,他与我们分享了多年远程办公的经历,爱好对选择行业的重要影响力以及该如何把握与公司关系,摆脱被绑定的焦虑感。

“市场经济不好,公司想着法的缩减成本,不过遇到这种事情,解法嘛,我个人觉得有两种。

一种是加强与公司的联系,如果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公司绝对不会想出这种办法对付自己(比如成为行业专家,公司惟恐自己被人挖走);或尽量弱化与公司的关系,随时分手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比如发展副业)。”

 “将爱好变成行业,就像一场有爱情的婚姻”

我从 10 年毕业到现在,都是做 Web 开发工作的,最近几年一直以 Ruby 技术栈为主,打交道的人也多以 IT 圈子为主,因为参加的一些团队做过一些外包项目,所以也偶尔接触过一些其它行业的朋友,但并不多。现在正在远程办公,也在推广这种工作模式。

纯粹是兴趣爱好吧,从小学时就已经很喜欢开发了,所以大学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业也一直从事软件开发,也会一直做下去。会一直留存互联网行业,我喜欢这个行业,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工作并赚钱,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我的收入也只是工资收入,并没有其它方面的收入,最近也在想扩展其它渠道的收入,但收效甚微。


远程办公: “自由只是相对”

我能够被别人羡慕的地方,应该也只是相对自由的工作状态吧。已经远程工作差不多五年了,期间也经常给别人分享这种自由的工作模式,我自己从远程工作中受益不少,非常乐意去推广它。

这种状态的好处是,因为时间自由了,我有很多时间可以照顾自己的家人,而且因为不用通勤,我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学习以提升自己。


坏处就是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本地的 IT 圈子。西安的IT 圈子主要在高新区,而我在东郊,基本就是一个城市的对角线。当然我也有一些方法弥补,比如我是西安 GDG (Google Developer Group) 的组织者,基本每个月会组织一次线下技术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也会和西安的相关行业的朋友保持长期的联系。

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一个5岁的女儿,此外,我还有一位 90 岁的奶奶需要照顾,家庭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选择远程的契机之一,我的爱人是医院的医生,医生有时候甚至比程序员更加忙碌一些。早上上班早,晚上下班晚。所以接送孩子和准备晚餐大部分时间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的 Work from home 的状态非常适合这种需要灵活占用时间的模式。

 “在公司不要和公司绑定得太深”


工作中最大的焦虑是感觉自己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是生活琐事太多,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提升。生活中嘛,奶奶越来越糊涂,不能不照顾,但却又消耗了太多的精力。

对于最满足嘛,就是和爱人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

我的建议是,要么离开公司你依然有足够的空间活下去的能力,要么公司离开你,公司活不下去。这两种状态对你是安全的,公司不敢随便开你,或者开了你对你的维持收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好用工具/自我提升推荐:


一个应用:GTD ,https://habitica.com/。一个丑陋但很实用的工具。

一个学习方法:在学习新技术时,可以去找 xxx in 5 minutes 这类文章或者视频来看,快速入门,然后再通过实践巩固基础。



5. 圆桌讨论:互联网的未来方程


我们也与几位嘉宾大家结合各自的经历探索了一些互联网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观点有喜有悲。


 “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专家”


嘉宾A:

智能化/自动化时代,我们这代人,减少劳动成本,大数据与AI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他个人与女朋友都在主要是研究人工智能这个方向。

这是一种优质的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式,但在互联网行业如果你的资源不明确的前提下,不建议进场:比如游戏等老互联网行业,潜规则呆了十年,内部有规则,不要轻易进场,进入人工智能等新行业,倒有可能成为为行业领头人。

嘉宾B: 

人工智能可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专家:

比如医疗行业,虽然大数据的作用非常大。但这其中的样本是单一的,对人工智能深入学习也不是特别有利, 制药等创新方面仍不能100%以人工智能来代替。


 “自由职业的崛起仍不能撼动公司制的地位”


嘉宾C:

未来仍是互联网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一边做主业一边做副业的人很多,自由职业的形式会崛起,个人技能能力外包能力的提升。但公司还是不会被取代,只是转化成一种弱绑定,但是自由职业的兴起可能会带来公司福利制度的提升: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可以留在公司。

比如设计方向会越来越复杂,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来说会越来越挑,但是是外包还是从公司找人,还是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信息来评估。我们可以做的是,用现在的状态看未来。

 “平台将崛起“


嘉宾D:

并且,现在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工具的挖掘,国内外远程工作的社区很多,比如微信可以满足在线交流这个需求,Upwork等网站可以满足针对性的职位发布,但是但是能把交流功能与工具分享结合到一起的平台并不多所以。


所以这种综合性的平台崛起势不可挡。当然,届时如何筛选项目与人员,匹配机制困难,也会是是一个大问题。



后记


在面临裁员大潮于互联网的焦虑与出圈之道,几位嘉宾的意见既有共通性也有差异:

都提到了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焦虑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家庭,有些是因为年龄,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公司,个人与家庭间的平衡。

虽然大多数人会选择留在互联网这个大浪潮,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也有相对清晰的设想,但互联网这块大饼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啃。

无论我们在哪个行业,是选择留在公司还是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找到自己的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与技能,并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平台,是每个人必须要采取的行动。

机器时代到来之时最后一批纺织女工,我们则可能是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前的最后一批人力,“不做最后一批纺织女工“,学习,可能是唯一法宝

FIN


谢谢大家对此篇访谈的耐心阅读,也欢迎留言你的看法或建议。

大家,我在知识星球上发起了“不上班公社”社群,倡导高效率、慢生活,提供关于自由职业/数字游民/旅行/英文学习/生活方式等自我提升干货。

此外,我将继续作为电鸭社区的共建合作访谈作者,带给大家一系列有趣有料的人物访谈。


欢迎大家通过下方[联系TA]与我联系交流.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
头像
等级1

这个圆桌会议不错,期待下一期

头像共建者
等级8

第一次圆桌会谈,很走心,非常棒!

感谢各位小伙伴的参与,文中被访谈的几位小伙伴,这两天会一一电量+20
感谢参与支持👍

头像
等级2

很长,但举办的很用心,谢谢了

头像
等级0

很有价值的分享。

头像
等级0

还在技术移民的路上走…英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