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鸭|HELLO YA
远程工作|数字游民|自由职业****|独立产品
NO.109
▌介绍下你本人的经历及当前所做的事情吧
Hello,我叫Riva。
我自从本科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用户体验设计工作,从2021年开始从Web2互联网转向Web3行业。22年又去读了一个MBA,23年生了个娃。
▌从大学学艺术到以设计师作为职业进入职场,这期间的过渡顺利么?艺术的背景对你做设计师的影响是?
我的职业跟我的专业是非常对口的,我本科就在美院的工业设计专业里的人与交互工作室,所以我一出来就是做用户体验设计(UI/UE)。
艺术背景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逐年积累的审美,还有基本功,这些都是在后续做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因为后续也跟很多设计师有过合作,我的感受就是半路出家的大多都比不上专业的。(不包括顶级的设计师)
奥特曼强调,OpenAI 将坚持「把成年人当作成年人对待」的原则,但仍不会允许任何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内容存在。他举例称,这与社会对 R 级电影等设定界限的方式类似。
▌毕业后的几份坐班工作后,每次都会给自己放半年的“长假”,这很特别。好奇当年都是以怎样的旅行方式去了哪些地方?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人或事??
我在2022年之前基本都是穷游背包客为主,2022年后对自己没有那么苛刻。
中国除了新疆没去其他省份都去过,国外也去过好几次东南亚、两次日本、韩国、新西兰,欧洲去过意大利、奥地利、斯洛文尼亚。
我一般都是比较深度的玩,拒绝走马观花。比较有趣的是:
我做过48小时的硬座去拉萨,并在15块钱一晚的仙足岛小区住过大半个月,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
然后也从广西做巴士一路南下越南,柬埔寨,泰国,然后从泰北做Slow Boat两天一晚到老挝,然后在西双版纳结束。
还曾去新西兰南岛自驾20天,兼职给精品私人旅行团当摄影和司机,换了在新西兰期间的酒店和交通。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最终接触到远程工作并最终开始远程工作?
我有一个很欣赏的朋友,他从很早很早开始就跟我说BTC,17年还是18年的时候跟我说ETH,那时候才100美金,他会给我上课,告诉我这些事情的底层逻辑。
17年到21年的时间我有给一些项目方兼职做设计,正巧在21年的时候,我另一个朋友让我全职去给一个DEX项目做设计,我就从那开始变成了长期远程工作,并再也回不去Onsite了。
▌远程之后,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社交、化妆、服装上少花了很多钱,在通勤上少花了很多时间。大多数时间我选择在咖啡馆办公,这能提高我的工作效率,且让我获得了一定的社交。
▌浙大读硕士时的方向是什么?选择远程办公作为论文选题,一路体验如何?顺利么?
在浙大我读的MBA,我那会对远程办公很感兴趣,也调查了一些数据,觉得远程办公人数是指数型增加的,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国际上针对远程办公的论文也是比中国多很多的。
我就在想我一直在远程办公,而且我也体验过远程办公非常成熟的公司,我就写一下这个主题吧。
正好那会看了一篇文章《谁在制造币安:4000份简历里的无国界公司》。过程和结果都挺顺利,毕竟是自己比较熟悉且比较感兴趣的领域。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并进入web3行业做设计的?在web3的领域里做设计,和在web2里有什么不同?
接触很早了,18年左右开始就接触了,21年才全职在Web3做全职设计。做设计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底层逻辑都是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行业。
刚进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这个行业对设计的要求并没有很高,但是现在这个行业对设计的要求已经高出很多Web2的公司了。
在这个行业的迭代会比较快,每个交易所每年都有Redesign,对了还有一个不同就是Web3面向的是国际化的用户,我们要做十几种语言的设计和走查,产品的逻辑也是偏向于西方用户,整体的设计没有中国的web2的互联网产品那么“热闹”。
▌看起来,你是已经使用AI进入自己的工作流了?各种工具和产品一路体验下来,你对AI之于设计师的作用或者说影响有什么感受/看法?
没有完整的SOP,但是在很多阶段的时候都会使用AI。比如在出方案阶段,还有一些视觉效果。我用的比较多的就是MJ、Liblib、Nano Banana。
AI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确定性,但取决于Prompt的质量和抽卡的数量,AI现在还无法100%的给商业做设计,但是设计师可以利用AI,再结合设计,这能够提高很多的效率和效果。
所以我肯定是选择拥抱AI这个新的工具去做设计。
不止是AI,我还喜欢用很多很好用的工具。比如Framer建站,我推荐给了好几个甲方用Framer来建自己的官网,说实话Framer的网页效果好于80%前端工程师写的页面。(特别是动画的流畅度和不同分辨率的设备的适配度)
▌你喜欢各种跨界的探索,具体有哪些,给大家分享下?这些跨界的“折腾“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过哪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我做过一些视频,宣传片和MG动画都有,我的职责是写脚本和做项目管理(管理原画和动画的质量和时间);
还会给一些Startup建站(推荐用Framer);全职的工作是在Web3的公司做UX Designer,我会根据产品、交互、UI、视觉全方位的去考虑设计。
https://rivasun.framer.website/Case-study/projects/Other-Projects
▌远程工作给了你极大的时间自由,而结婚生子则意味着甜蜜的责任。你是如何平衡这种“体验不同人生”的自由与家庭责任的?
在现在这个阶段,我选择家庭,而且我很爱我的孩子。如果我没有家庭的话我现在肯定是在东南亚或者云南一个物价极低的地方生活。
但我因为有了家庭,我选择还是待在一个很卷的城市,因为我先生要卷,我小孩也要卷。我们觉得我们的小孩也要经历充分竞争,才能在单位时间内收获更多。
我作为一个远程工作者,我觉得对于家庭的平衡来说会更加好,比如早上我可以带我小孩去打疫苗,有时候小孩出现一些状况我也能及时响应。
对我来说就是把工作时间往后面放放,反正我们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但在工作和家庭为主的生活中,我的家庭也能给予我一些自由。
我下个月就要去吉隆坡听演唱会,我会去马来西亚当一周的数字游民。(我本来应该当365天的数字游民的T T)
▌经历过这么多远程项目和远程团队,对你而言,一个好的远程工作项目或团队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创新、职责分明、结果导向。
▌目前在哪个城市?这是个怎样的城市?如果让你旅居生活,最理想的城市是哪个?
杭州,有点卷,物价偏高,搞钱氛围比较好。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云南、四川这些城市的二线地方或者东南亚,比如巴厘岛、清迈。这些地方数字游民氛围比较好,物价也比较低~
因为没有物理的限制的话,找一个物价低的地方才是对远程工作的尊重,我很多同事都是在自己的老家工作赚💲,我很羡慕。
▌听说你对搞一个线下的数字游民/远程工作社区感兴趣?为什么?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
仅仅是感兴趣的阶段,之前曾去杭州附近的乡村调研过,后续了解到浙江数字游民的社区的数量已经很多了。
我觉得我的优势可能是比较了解这些数字游民的小伙伴,并且可以针对这些社区的活动、环境进行设计。
▌穿越回到刚从美院毕业,你会对那个时空的Riva说点什么?对于那些同样渴望自由探索,但又迷茫畏惧的同学,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
All in BTC,放进冷钱包不要动。
-
最好有一个过硬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支持你做探索自由。然后要自洽,不能既要又要。
▌最后,广告时间(招聘/征友/宣传/合作等,说任何你想说的)
-
设计 / 视频 / 建站,都可以聊聊~
-
Base杭州的同学也可以约咖啡馆一起工作
-
可通过我的电鸭主页联系:https://eleduck.com/users/2yh7b3P
最后修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