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free discussion】英语学习类产品 idea 一枚

头像
[已注销]
402阅读7评论

延伸自 BIGray 的一个帖子以及最近的一些思考。


我发现学英语和运动健身两个事情在大家心里的定位变得很像。相似之处在于大家都想把这种事儿做好,但是又很难见效。其实大家都学过英语,普遍都有高中加初中六年学习经历,然而并非每个人最后能做到用英语流利书写和表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做不到这一点对工作、生活并无影响,却也偶尔听到一些--怎么办,这个公司要求会英语--这样的声音。


先介绍下我的英语学习经历:

初中&高中

  • 初中开始接触英语
  • 第一次英语考试 49 分(百分制的),考到快睡着😅
  • 有一股子劲逼着自己要学好,开始各种做题、读英语周报、练听力。那时候还有疯狂英语的老师来学校讲座,全班同学迷了一阵子「英语要大声喊出来」的法子😂
  • 从那次考试后就没有再考过很差的英语成绩,有时候能拿年段前十

大学

  • 我们的第一外语是日语,大一大二没有英语课,也没有报过任何语言班
  • 大学前并未接触过日语,大二分别考了 N2 和 N1,都算高分一把过(我们班有更牛的日语大神)
  • 大二首考 CET-4,557 分。备考方法就是做往年真题卷。
  • 考了三次 CET-6,最后刷到 560
  • 大三下准备去美国留学,那时候已经提前把课修得七七八八了,全脱产准备了三四个月托福,考出 95 分,后面隔了半个月有考了一次是 99 分。
  • 还考了当时觉得挺变态的 GRE,这门考试的 Verbal Section(一般国内称为语文,满分 170)要求单词量极大,语文 157,数学 159(数学没咋准备,所以考得很一般)

现在

  • 时隔五六年,最近又考了一次托福 103 分。听力和阅读几乎满分。备考时间很少,备考方法主要是做 TPO 真题。


托福 103 并不高,好多去美国目标前 30 的学生都是朝 110+ 去的。但如果我能多分配一些时间出来备考,我觉得考 110+ 说实话并不难。对于个人需要来说,这个分数够用,所以没再搞这个考试了。

接下来是正题,我在思考能否做个英语学习方面的工具,帮大家学英语。有三个主要的切入点:

  1. 词根词缀法快速扩充词汇量
  2. 平行翻译法练写作
  3. 影子跟读法练发音(入门者适用)

上面这三点都是语言学家证实过的,经得住检验的好方法。对于语言学习,词汇量是最基本的,不达到一定数量很难使英语有突破。说到这个,不得不提到让大家痛心的「背单词」了。我前段时间也背单词,用微臣发布的「要你命3000」小程序。背单词没有诀窍,就是死记硬背,而且你得花整段整段时间去做这件事,很苦但是很有效。一天背三个词那种决决对对是行不通的,你相信我。

什么,你就是这么干的?
那你走开,我不要和你做朋友😏
😄 开个玩笑
那么,你就是我的用户

死记硬背的方法

没错了,死记硬背也是需要方法的。假设你现在有 1000 个单词要背,你会怎么办?

比较高效的步骤是这样的:

  1. 每天抽出几个大段时间,专门用来背单词。零碎时间背词不是你记不住,而是这个事情不值得你每天做,且一天背那么几个单词太可怜了,没什么成就感。
  2. 熟悉单词形状,不用管读音、拼写、中文意思,只要做到下次见到这个词似曾相识就行!
  3. 开始了解简单的中文意思和单词拼写及读音。
  4. 识别单词的词根词缀,结合着单词意思理解。同时,词义要看英文解释,中文标注注释词义局限很大,模棱两可地背下来到时候还是不会用。
  5. 延伸这个单词的近义词、反义词,看单词的英语例句。
  6. 周期性复习。我们不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但是过遍数必须是最有用的记忆方法。每次把没记住的筛出来,重新背。

每次取 100 个单词循环上面 1~6 步骤,不要让自己吃不消。

从没正经写过一篇英语文章?

写文章其实不要求词汇量的,只要你愿意写,这有点像你不会外语也能在旅游的时候手脚并用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一样。对于应试的英语写作,立意非常重要,你的思考比文法更关键。例如,我考 GRE 时的作文题是:你觉得当今世界还有英雄吗?这类话题很有深度,你是绝对无法用流水账取得高分的,它需要你有一些学术写作的功底,能从正反两方辩证地看代问题,你还要写得很快!在 30 分钟内完成整篇习作。

相比之下,日常飞邮件或聊 IM 并不难,但如果你学英语是用于工作,那还是会要求有一定功力,起码你得精确地表达你的意见、与别人达成有效的沟通。

如果能力处在「心里有话说,但实在不知如何下笔」的状况,可以试试「平行翻译」--找一篇英文,把它逐句翻译成中文,再试着不看英文的情况下写出英文。最后,对比一下你写的英文和原文差在哪儿,你一定会发现好多宝藏,原文用的搭配、句型、动词就是比你好、比你通顺,这些都是可圈可点值得记下来的内容。你只是阅读的话很难有如此收获。

中式英语,说不出口

中国教出来的学生会比较普遍遇到发音的问题,连读、爆破、失音等要点把握不好,总之听起来很别扭。说得不好的话你也就慢慢不愿意说,而且也找不到机会说 🤐

有些人不是英语不好,中文也不好,不知道如何结构化地去和别人表达观点。这种情况得先练练思考和写作能力。至于发音有味儿的问题,我觉得没那么难解决。我大学去东北念书,福建口音慢慢就被带偏了。我普通话不差,就是以前有些词分不清前后鼻音,例如:篮球会说成狼球,我们那旮旯的人都这么讲滴。我现在的口音比较北方化,从发音方式、语气能体现出来。其实我不是刻意要被带偏、也不是被潜移默化了,而是我在那个语言环境中找到了自己觉得舒服的说话方式。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口音不是不能改的,纯正的英语读起来是最舒服的,你朝着舒服的放音方式去就好了。我自己是看 YouTube 上的 Racheal's English 去一点一点纠正的。

差点忘了本段重点,Shadow Reading(影子跟读法)曾被很多英语学习者推荐过。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你找你喜欢的音频跟着读,你喜欢这段素材可以是因为说这话的角色、也可以是因为内容深刻、也可以因为搞笑,找出一些你想模仿的音/视频素材跟着读,跟读时记得录下自己的声音。录完听自己的声音,有意识地对比和纠正是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步骤。


以上背景陈述和方法论铺垫比较冗长,这个英语学习工具的产品形态还只是在我心里酝酿,尚未成型,希望能获得更多朋友的看法,给我提提意见、说说自己英语学习心得、什么样的工具可能会有效。

我上 AppStore 搜索会发现背单词、学英语的 App 真的不能再多,但我想做点不一样的。养一个自己的小产品,让它成长、成功、真正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将会很有意思,英语学习工具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英语:
经验分享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
头像共建者
等级8

下午聊完,这会就梳理出来了,赞效率。

如果能力处在「心里有话说,但实在不知如何下笔」的状况,可以试试「平行翻译」--找一篇英文,把它逐句翻译成中文,再试着不看英文的情况下写出英文。最后,对比一下你写的英文和原文差在哪儿,你一定会发现好多宝藏,原文用的搭配、句型、动词就是比你好、比你通顺,这些都是可圈可点值得记下来的内容。你只是阅读的话很难有如此收获。

写作的这部分,我的能力水平和使用场景完全贴合你这段描述。我觉得只要能写,就必然会说,只是发音纯正与否的问题。与我而言,最理想的学习场景就是你提到的“平行翻译”。

如果能有以下两种功能,我将是你的付费用户:
1 根据用户选择职业或者兴趣标签,推送一小段一小段的行业新闻或者行业语境场景,而不是与我职业和兴趣并无关联的整篇文章。这里面的信息有两点:

a 从用户的实用及兴趣出发,比如给开发推送的是一些技术前沿、跨国开发小组的英文邮件等;给设计推送是设计相关的短文或者甲方和设计英文沟通的邮件往来。边翻译,边记忆,完了直接能参考使用,绝逼提高很快。现有的app里经常推送的都是一些名人名言啊经典演讲之类的文章让背诵or翻译。。尼玛我总不能跟老外工作或者交流时,出口皆名言吧。

b 不要让翻译整篇,而是推送一个个段落,这样学习门槛低,很容易达成成就感,逐渐上瘾。

2 翻译时,能把遇到的生词,尤其是短语(相比生僻的单词,我觉得短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实用一些)随手加入生词库进,行后续记忆。记词的功能很多app都做的很好,借鉴就是。

I'll second that! Your thoughts provide me a vivid usecase and good starting point.


同意你的观点!你假设的场景给我提供了很生动的用例和着手点。

就拿你刚才的回复来说。里面所有的单词我都认识会写,但绝逼又写不出你这样回复来。
试想,每天就推送“同意你的观点!你假设的场景给我提供了很生动的用例和着手点”这样的句子或者短文,用户自己试着翻译表达,然后把自己翻译的结果跟正确的翻译做比对。自然就记住了。然后我会把“I'll second that!”和“starting point”这样的短语和短词记在app上,记忆巩固。

头像
等级0

在英语上遭受了很多打击也没发奋图强拼命学好英语,本来以为大学毕业了就可以离英语远点了,没想到工作上要用到的地方很多😂,看了你的文章希望能有更多细节的课程和方法提供,求大佬带...

最近一次海外电话面试还是败在英语上,专业能力再强还是没办法呀😭

头像
等级2

其实大部分人的状态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节奏:我不喜欢,我不想下力,但是我需要用到。

首先肯定的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这样的需求才去折腾。
但是从开始到放弃中间最大的问题是,你学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用来回馈到你的工作使用中,不是为了使用而学。这就是我们一次次拿起,又一次次坚持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懒人也是有救的,关键是要怎么救 😅

The evident answer is smooth learning curve & positive feedback along the way.


最明显的答案是:平缓的学习曲线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积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