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信息
- 因为大学就读的是管理学院,和好几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偶尔会联系交流。
- 远程工作这些年,认识了好些远程工作者,和一些在不同公司的远程工作者偶有交流,互通有无。多少也在沟通聊天中了解到市场的冷暖。
- 工作需要,帮着收过几波简历,以及在收完简历之后,有些应聘者也会让我帮忙了解后续,期间也会偶尔闲聊一下,所以也间接了解了一些就业市场的情况。
二、本文只针对IT远程软件开发就业市场
因为我自己干的就是IT远程软件开发,对应的我自己关注了解的肯定也是 IT远程工作市场的现状。其他就业市场的情况并为深入了解分析研究。不同的就业市场的情况多少肯定会有差异,大家切勿如果干的不是 IT远程软件开发的工作。这篇文章对你的帮助可能不大。
三、对于IT远程工作的市场的现状分析
个人理解现状远程工作市场的现状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我了解到的几个公司,只要有一个岗位放出来,基本都能收到40封以上,甚至50封以上的简历。而且这些简历里面,好些应聘者还都是有过大厂从业经历,技术和能力都很不错的。HR同事有时真的也在私下感叹,有些应聘者其实表现挺好的。奈何有其他应聘者表现更好,而HC又只有那么几个。
造成这一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互联网浪潮的退却!
互联网浪潮的最后一波应该是:特定行业的互联网改造,典型的代表应该是滴滴,贝壳,大搜车。而这一波互联网浪潮在慢慢的退却。个人感觉已经很久没听说有啥新的独角兽级别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
听说风险投资基本都已经All-in-Ai了。 但一方面AI公司还没有比较明显的商业化落地,基本还只是前期的烧钱阶段。另外一方面 AI公司需要的人才,需要的技术栈。和传统的软件研发 其实不是完全一致的。
这就导致了软件行业岗位,特别是互联网软件公司的总体岗位数没有大的增加,甚至可能是在缩减岗位的。这也导致了前几年国内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好几波裁员。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好些35+,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在找工作。而国内的就业市场又对大龄程序员不友好。导致部分大龄程序员开始转而尝试应聘远程工作,特别是外企的远程工作。所以竞争肯定会加剧。 -
地缘政治影响!~
中美关系变差,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战。让很多外国企业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在缩减国内研发中心的规模,甚至关闭在中国国内的研发中心。典型的有 去年的IBM的退出,今年6月份花旗银行的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一波大的裁员。精简其位于中国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
这些从业人员,肯定也会有部分考虑转而应聘远程工作,特别是外企的远程工作。这一类应聘者真的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本来就在外企工作。了解外企的企业文化,原来工作就需要英语沟通,他们的英文水准肯定也是高于其他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准。导致其他的应聘者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
远程工作机会变少。
远程其实不是没有缺点的。其管理难度增加,沟通协作效率偏低的痛点。导致很多大厂在疫情结束后都在要求原有员工回公司坐班。整体来说,感觉疫情结束后远程工作的岗位是在缩减的。这也导致了竞争加剧。 -
AI的影响。
AI的好处是,带来了个人的生产力的提升,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效率提升了,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这一块国内现在可能体验还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要把这个因素放在了最后。
但个人觉得后续几年AI的快速发展,肯定会让这个问题显现出来。最近有国外新闻在吐槽微软的盈利裁员。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新的科学技术肯定会提升个人劳动生产率。但同时肯定会带来阵痛。在新的工作岗位还没出现。而旧的工作岗位整体缩减的时候,找寻合适工作的难度肯定会变大。
四、给予远程工作应聘者的一些意见建议
1.尽量别裸辞。
除非你的能力特别强,不然大部分的从业者,在大环境这么差的情况下,裸辞之后短时间内可以找到新的满意的工作的难度真的是很高的。所以推荐大家尽量骑驴找马,别随意裸辞。
2.找工作的时候,尽量了解清楚,公司的情况,岗位放出来的时间,岗位数量的多少。尽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机会比较大的岗位中。比如:
- 如果发现公司是常年招聘的,这样的公司尽量小心,甚至避雷。
- 岗位放出来的时间,如果相关招聘岗位,刚刚放出来前几天,大家大概率都是在第一二轮面试中。肯定还是在找寻合适的人选中。如果相关岗位已经放出来一两周了,那可能有些人已经进入后续面试了,甚至已经进入备选名单了,那么除非你有较强的优势,不然确实较难成功入职。
- 岗位数量,如果公司还是快速发展期,公司招聘的岗位数量比较多,那么你成功入职的概率肯定是比较高的。如果招聘的岗位名额就1,2个。入职的难度肯定高。有时候未必是你表现不够好,真的完全是因为有其他应聘者表现更好。导致最终没有选择你而已。
3.了解清楚公司放出来的岗位的真实工作需求。不同规模的公司,不同阶段的公司对于员工的需求其实都是不同的。
- 国内外的中小型公司,除非是正规的互联网公司,boss 比较有远见有野心的。不然大部分公司追求的都是短平快。追求的是最短时间,采用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提供所需的软件服务。至于代码是否有足够的测试覆盖,是否架构有否有可拓展性。公司未必case。毕竟预算有限,资源有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大的软件公司或者特定行业的软件公司,比如政务,金融他们的软件质量要求就会更高。他们放出来的岗位的关注点就不在是能够实现所需功能了,相对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或者客户,对于软件服务的稳定性,可维护性会更看重。对应的会根据公司岗位需要,有所侧重的考察你的架构能力,考察你的clean code 能力,考察你的devops 能力等,你是否有高并发软件开发经验等。
- 国外的企业,如果服务的是外国的客户,就算岗位要求里面没有列明需要能够流利的口语沟通。但如果你能掌握对方的语言。那肯定是加分项。能流利读写是亮点,如果能听说读写更大的亮点。
- 顺便这里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现在AI翻译工具越来越发达,为啥说学习外语还是挺重要的。其实这是因为你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也潜移默化的了解了相关国家的文化,大家的思维模式。这些内容真的是可以帮助你更好开展工作的。所以大家千万别因为AI翻译工具的发展,而忽视了语言的重要性。当然了,其重要性肯定还是低于岗位专业要求的匹配度。
4.建议外语能力可以的应聘者,在关注国内招聘网站的同时,也尝试到国外的招聘网站,找寻远程工作机会。相对来说,个人是觉得:
- 会到国内网站发布岗位的,一般是会对华人比较友好的。但肯定竞争相对激烈。
- 国外的招聘网站,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但相对的竞争应该相对没那么激烈。
各有利弊。
最后修改于
目前ai工具层出不穷,最近几个月ai编程的变化比23年到25年3月之前都大,不敢想后面会怎么样。
打了一段文字,发布评论,电鸭真差劲,发现没有登录,登录后文字没了。总的来说分析到位。
谢谢你的批判式反馈,已经开始安排改进。

遇到这种情况,浏览器后退,然后拷贝再登陆。
反应速度真快,点赞👍
不如未登录不显示评论输入框,显示个登录提示
这就是效率,不错,喜欢
对于现阶段的分析很到位,深有体会,现在的中国,中小型公司一般来说的都是支出不进,而且简历也是能收到海量的简历,中国的,老年化,生育率,离婚率,都太突出!!没有合适的坑位就先待着!!
希望后面Ai 开始商业化落地后,能够有一些新的岗位吧。
到时大家的日子可以好过一点。
国外外包网站虽然有一些貌似还可以的活可以接 但是同时面对印巴中东超低价竞争
而且沟通,语言障碍也很大。
这个是另外一个发展方向了,自由职业的发展方向,freelancer方向。代表现在应该是 upwork.com。确实是需要面对印巴等其他国家超低价竞争。追求的是最短时间,采用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提供所需的软件服务。
最后修改于
分析很好
谢谢
写得太好了,常年的那种,发邮件过去,根本没回复的
竞争激烈
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