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故事你好鸭#88|弃文学理,孤身移民新西兰的女生

头像共建者
社区管理员
331阅读3评论

你好鸭 | HELLO FROM ELEDUCK

远程工作数字游民自由职业移民留学AIWeb3

NO.88

▌介绍下你本人的经历及当前所做的事情吧

我是在上海出生长大,在新西兰的university of auckland读了computer science后留下工作。目前是刚刚回上海gap,处于一个积极的探索期。主要是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尝试不同的事情,为下阶段的生活做铺垫。

▌是怎样的契机,让你在高中就有了移民的想法?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新西兰?

我的青春期恰好和中国加入wto协议后的时期重叠了,在倡导“地球村”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让我更容易接受一种文化多元的氛围吧,或者说那才是我个人在生命早期被灌输的“世界应有的样子”(直到我发觉2008只是一种理想,不过这是后话了)。

另外一个因素是:那个年代媒体报道的很多事件对未成年的我造成了压力,间接推动了我的出走。最终选择新西兰是出于气候与移民政策的综合考量,新西兰的永久回头签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与plan b,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够提供到的。

▌为了移民,弃文学理,这个转变过程会痛苦或者困难么?为什么选择读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是很实际的选项。当年技术移民的政策是需要我在毕业后有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所以就业是与移民的成败高度相关的。在那样的前提条件下,其实我没有按个人兴趣选择大学专业的自由。

当时的我不是很有所谓,因为我唯一的终极目标就是移民新西兰,别的我不在乎。或者说当我决定移民的那一刻就注定是要牺牲一些东西的,只是16-17岁的我还认识不到具体是什么。

痛苦其实是在我走完整个移民路径之后出现的。因为开始察觉到自己已经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失去了一些可能性(平行世界的剧情线哈哈),而且想要再走传统文科生的路线也不太容易了。那么是否我真的就无力扭转这个局面了呢?难道人生只能沿着18岁时做的决定继续走吗?会有这类思考。

在意识到自己与理想的(暂时的)距离时是痛苦的。

▌拿到绿卡时的心情和想法还记得么?移民成功后,你又经历了哪些阶段?给我们分享下吧

我的申请是一年多前递交的,那个下午本来我还挺无聊的。手机上突然来邮件提示,读完标题我惊得两只手都没拿稳手机,摔桌上了。立刻就是不受控制地哭,哇哇哭,抖着手给前男友打电话。他说恭喜你,问这是好事你哭什么。

接着和我分享了下他前两年移民新西兰后的打算,算是第一个向我介绍移民后的生活方式可能性的人吧。挂了电话以后和身边朋友都发信息说了一下,给支持过我的人一个交代。

移民后确实是迷茫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设想过移民后的生活:还想做什么,甚至是还想不想继续住在新西兰,等等。毕竟为这一个目标努力了7年了,横跨了很长的一个人格成形期,还经历了covid,突然达成之后我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

上班也已经有几年了,不是很新鲜的体验了。所以做了很多事去帮助自己过这样一个迷茫期吧,比如看一些访谈节目,问别人。最后发现到了这个地步我已经很难找到既成的role model或人生路径去follow了,就接受说接下去的人生只能靠我自己的判断和个人意志了 - 也算是自由的代价吧。

▌这一路走来,家人的态度和支持是怎样的?方便分享么?

当年提出想要出国的时候家人是反对的,那个时候学校里的老师也不赞同,大人都觉得是青少年想要逃避现有的生活。那是很糟糕的一个孤军奋战的时期。只有一个隔壁班教历史的男老师,和我的女同桌支持我。在我考过雅思后她捏着我的双肩比我还要激动。

家人看到我的实际行动和决心后最终还是让步了。其实我移民成不成功的他们不是很在乎,我母亲当年反对主要是不想让我去异国他乡吃苦。有社会经验的大人是预见得到难度的,而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关于新西兰的工作、就业、生活乃至社会环境等等,给我们讲讲实际的体验

新西兰是一个在国际媒体上存在感不高的小国家,一个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让它的经济模式与文化氛围与欧美较为不同,和隔壁澳洲自成一个小世界。作为一个主流文化不强势,政治氛围不浓厚的移民国家,它是适合外国人移居的,在这里你不会感到一种排外的氛围。

当地的主流生活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尽管育儿成本不低。不是特别适合单身青年生活。商业氛围与玩乐的氛围不重,加上(相对澳洲)工资低物价高工作机会少,新西兰年轻人毕业后搬去澳洲工作是很常见的。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在求职网站seek上进一步了解,一般来说白领工作中需求最大的还是程序员。特别是有几年经验的,因为流失到欧洲澳洲的本地人才需要移民来填补。

在我个人的求职过程中,我感到新西兰还是比较注重cultural fit的。他们会在乎new hire能不能和现成的团队和睦相处,现在的团队文化能否维持。当然我不能说所有公司都在乎这些。

在求职时个人仍需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性质,团队文化,利润构成,行业地位等等来做判断,比较有毒的要求无偿加班的工作即使在新西兰tech界也是切实存在的。另外以高强度工作出名的传统金融法律行业在新西兰该加班的照样加班,只是在态度上不太会认为员工休息是不正当的需求。

奥克兰的房价不太affordable,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买房是个难题。交通方面主要靠开车,早晚高峰经常堵车,停车费比较贵。没有地铁(在修),有公交车和在地面上的train(类似于地铁)。

另外新西兰的社会体制偏欧洲,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与保障,并不刻意制造一种类似于美国的hustle culture。因为有福利体系+人少+远离地缘政治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氛围多友善,laid back的生活态度比较主流的。但要注意不同背景的移民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做到尊重与不judge他人。

女性在新西兰是比较受保护的。公司一般提供family violence leave(家暴假)与带薪产假。公立医疗系统提供免费hpv疫苗,鼓励定期做妇科检查。堕胎合法,对强奸的最高刑期是十年。公司与学校内部会有明确的反性骚扰政策。承认事实婚姻,所以与伴侣同居的话要注意个人财务上的安排。婚前协议是比较常见的。

▌新移民/刚出国的人一般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克服?以及克服之后自己的一些变化

**1)**语言:我刚去的半年是切断了中文的输入(不看中文影视剧·不听中文歌),和只会说英文的同学交流,放假的时候只看英语电视剧,刻意为自己制造全英语环境。效果非常好,直接给我练出了基础的英语思维,慢慢就可以不经过一个大脑内中译英的过程直接说了。

另外做了半本english grammar in use,地道的英语语法书。不过我的英语语法基础主要是靠在国内刷题练出来的,记忆常用词组和用法就行了。现在待得久了已经有中英文两种人格了,相信熟练使用多种外语的人都有类似体会。

**2)**生活上常规的一些挑战:学业,工作,住房,社交上的。这些就是照常处理吧,在不在海外生活都要学会应对的。有些烦恼过了当下这个人生阶段就会直接烟消云散(毕业以后就没考试啦!!),知道这点应该能有帮助的。我大学是出过学生跳楼的事件的,如果拿着学生签的话记得不要和学校的医生透露太多。学校是不会愿意承担学生抑郁/自杀的风险的,国际生更没谈判的筹码。

多交点善良的朋友,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通过运动认识一些学业事业外的朋友,建立一些不功利的单纯因共同爱好相聚的关系。别选没中餐吃的地方长住,乡愁得靠吃东西来缓解的。也别去没有多少亚裔的地方,特别是你独身出国或年纪小的话,孤立孤独的感觉不好受,被种族歧视的概率也会增加。

▌都居住过新西兰的哪些城市?国内人去旅行or旅居的话,推荐哪个城市?

主要居住在奥克兰。第一次去的话全岛玩一遍吧,地方不大。带好钱,学好车,冲!

▌作为第一代移民,很早就在海外实现经济独立,这其中的思考、规划乃至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些吧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想每一个选择成为第一代移民的人都各有各的缘由。而第一代移民之间也并不都相同,每个人的追求与性情会导向不同的决策与经历。我能分享的思考与规划只是基于我自身的价值排序,而读者的个人排序可能与我截然不同。

追求海外生活本身是一个非常规的想法,可并不是每个出国的人的本性都是反叛的,很多人是出于切实的生存需求考量才选择了离开家乡。愿意过主流生活的人,即使出国了也会建构出一个ta心中的主流生活方式。不愿意过主流生活的人,即使不出国也会想办法为自己打造一个生存空间。

所以我想,真正关键的是自省与自主的能力。通过不断尝试来梳理自身的偏好与需求,客观认识你所处的社会与时代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决定会比较容易得到想要的回报。

另外一个我个人非常在意的原则是:这个决定能否为我带来更多可能性?如果是会让我的世界越来越封闭的选项,在长期来看也许不利于我。当然每个选择的后续发展是不能够完全预计的,所以在这一点上需要个人同时具备宏观与微观的思考能力,学会平衡风险,掌握应对不确定性的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关于在海外实现经济独立这一点,其实还挺有意思的。一般刚出国都会经历物价冲击,我记得刚到新西兰的时候,自动贩卖机里的百事可乐要纽币2.5一罐,相当于人民币10元就买一听可乐?我的东北室友瞪大了眼睛和我说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那里生活了7年多我也还是对纽币的价值没有概念,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数字,我也没有体感说自己的薪资水平打败了全国多少人那样的。因为新西兰的消费氛围不重,时尚那是几乎没有,也没多少消费的渠道。而且我不是在本地长大的,没有耳濡目染当地的阶级鄙视链,导致我回北半球旅游前始终感知不到金钱的魅力(纽币在亚洲真经花!)。

▌身为女性,移民到海外工作和生活,有哪些独特的经历或者体验?

在新西兰,身为女性,你能得到更健全的法律保障,更受尊重的职场氛围,更平等的两性相处模式。但这是相对的,那里仍然是一个没有实现equal pay的环境,也存在厌女的言论与行为。反正女生找生存环境就是个矮子个里拔高的事情,根据你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对安全感的需求来选择地点吧。

亚裔女性在白人国家要面对的除了sexism,还要再加一个在职场上容易被矮化和弱化吧。因为东亚女生看着显小,多数又都不是一个有强攻击性的性格。加上东亚文化对女性的驯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国际性的sterotype… 这导致在约会市场上亚女可能很吃香,但是在职场上就很难做。

因为社会期待你是一个顺从好说话的形象,如果你表现出来不是,那么这种与他人认知与期待不相符的表现会招来一些负反馈。就像大家都习以为常男性说话很直接很居高临下,但如果女性这样做是不会得到同样程度的容忍。关于这点我个人没有什么解法,全看你个人愿意做到什么程度吧。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婚恋话题。去海外生活的话,有伴侣在某种程度上好像会变成一种生存需求。就连脑中从来不会出现“我嫁个人跟着他就好了”想法的男性朋友,都有向我表达过他们在外生活对情感关系的需求,以及在拥有稳定关系后内心安全感的显著提升。在海外生活的人肯定是要承受孤独感与不安感的,良好的物质经济基础可能也无法完全缓解人脱离了rooting culture的漂泊感。

我想了很久到底要如何缓解这股不安全感,观察到很多在海外久居的女性都结婚了。女性的出走似乎总是多少以婚姻关系的建立为终点。而伴侣关系是一个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出于孤独与不安而建立关系往往不是一个好的开始(甚至会让你在有毒的关系中无法抽身)。

所以海外独身女性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呢?不愿意寻求伴侣的女生又该如何呢?我想这是一个需要当代女性共同探索解决方案的事情。于我个人而言的话,在新西兰会产生的outsider感,在国内也产生了。于是很快就接受自己只能当地球村民的事实了。。。从外部观察一个社会很有意思,能锻炼抽象思维,很丰富的体验。

▌对于那些也想移民海外 or 新西兰的朋友,你有什么建议么

正如前文说的,新西兰是一个在国际媒体上不太被提及的国家,分享新西兰社会相关信息的频道也不是很多。互联网上的信息不充足的话,就需要个人在线下去建立与人的关系来补上信息差了。如果你遇到在新西兰实际生活过的人,不要犹豫,抓住机会去和他们聊天,多了解各方视角吧~

对于所有想要移民海外的朋友,我认为做一个合理的预期管理是比较妥当的。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些人类社会的运转规律是共通的,人性也是共通的。

选择一个最适合你个人的小环境,确实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只是不能保证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生。接受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只要自己觉得付出是可承受并值得的,那就是最优解了。

▌最后,广告时间(招聘/征友/宣传/合作等,说任何你想说的)

希望能通过这篇分享连接到新朋友,一起去看世界,做点符合价值观的事情。我兴趣范围广泛,有机会的话都愿意尽一份力:)

如果有人在找有跨文化经验/善沟通交流/善统筹规划/学新事物快/能独立工作的collaborator也欢迎联系我,工作地点与形式不限(英美亚欧都可)。可以email联系我: contactsomeone123@proton.me

版块分类:
职场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