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失败项目的总结 #寻伙伴一起重启

头像
xlgdst
472阅读39评论

个人状态

搞技术久了总想自己捣鼓点事情做,之前都是自己接些小项目自己完成开发,也没有遇到什么比较大的瓶颈,每个项目结束了基本就告一段落,自己也一直都处于这种状态,想要改变却找不到方向

偶然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介绍做一款语聊房相关的APP,因为自己之前也陆陆续续接触过社交产品,所以打算好好规划一下这件事,因为是有偿项目,所以自己成立了一家企业,找了1个比较信任的伙伴组建研发团队,想借此体验下人生第一次创业,不曾想第一次失败来的如此猝不及防

前期方案

因为是商业项目,我把总包委派给了组建团队的朋友,由他们报研发费用给我,我总体报出商务价给客户,在多轮报价后客户选中我了这边,但希望会有2次左右的免费的版本迭代,跟朋友商定后只与甲方签订了合同,项目就算正式签署了。

团队组建

因为我非常清楚,单靠我一人是完不成该项目的,所以分工我负责商务、产品和对方企业账号及相关资质的申请,朋友负责组建技术团队,做安卓、IOS、Flutter、web端和服务端的技术选型和研发,另外我沟通了一个UI(前同事,正好处于失业状态)做整体美术设计,整个过程前期没有白纸黑字的罗列具体工作内容,也没有太多提及到风险及后续补救,整个团队就快速组建,我甚至都没有太多了解每个技术的能力及抗压,这算是给项目埋下了第一个雷。

开始研发

第一步我将初步跟客户沟通的需求文档和原型稿发到群中算是第一阶段正式开始,每天跟进美术稿的设计,不得不吐槽这个前同事的不靠谱,美术设计的前期还可以,后期一塌糊涂,被技术也吐槽过几次,给项目埋下了第二个雷。
美术稿陆陆续续完成后,研发也正式开始了,但因为我这边主负责商务和需求,没有过多精力介入技术实现,远程沟通了几次后大家也没有太多异议,就放手让朋友带领技术开干了,给项目埋下的第三个雷。

账号准备

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我除了完善需求、原型及跟客户沟通确认功能点外,其余主要在跟进研发所使用的各平台账号的认证,服务器购买配置,网文、软著、增值许可等相关证书的申请,域名,备案,二清、音视频商务、安卓及苹果开发者账号开通,除此之外客户中间添加的新的功能,比如官网搭建,H5充值及提现我都是自己承接下来,并没有交给技术团队来做。期间还要完成app中所需要的隐私协议等文档的整理,基本上我一个人忙到焦头烂额,给项目埋下了第四个雷

意外"惊喜"

本以为事情推进的还算顺利,但万万没想到,甲方对接人首款分成了2笔支付,第一笔晚到账2周,第二笔晚到账4周(中间是有跟朋友沟通和说明情况,让他跟技术说明),但整个研发还是进入了僵持期,原计划3月1日~5月31日的app开发和测试,第一个版本在7月底才交到我手上,因为前期未曾想交付的app低级bug如此之多,所以没有找专门的软件测试人员,都是我这边主测并提出问题,给项目埋下第五个雷。

测试

首先测试的是基础功能,整个app不包含语聊房上下麦等核心操作直到8月底才算bug修复完毕,低级bug多到令人发指(比如icon糊需要一个一个指出才能修改),管理后台几乎没有按照原型稿来做,很多管理端功能和APP端无法配合使用。9月份开始测试房间群聊功能,本以为已经没有太大问题时,其实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了。

噩梦期

语聊房用的原生开发,IOS总比安卓慢非常多的进度,从9月份开始进入测试阶段,基本上就是昨天刚测好的功能今天一用就出现的bug,像用户不下麦,重复上麦,麦序错位等奇葩问题比比皆是,甲方在此期间也组建了运营团队开始准备前期的工作,但其实软件是从0开始的项目,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bug多到按下一个冒2个地步,甲方甚至在此期间提到了是否要换研发团队的想法,我其实心里也是打鼓的,也跟团队沟通了几次,但是都没有很好的预期,因为确实换团队或方案实际已经来不及了,甲方最终还是妥协,由我们继续完成该项目的研发,但由此开始了甲方测试、吐槽bug多、我们技术定位修复的拉锯战,期间我不得不出差到客户方,边理bug边跟甲方运营沟通解决方案,3个月下来我几乎没有过一个周末,没有早睡1个晚上,整个app的调整持续到了12月份才算稳定,房间内不在有莫名奇妙的bug,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甲方无休止的需求

在12月份版本稳定后,甲方基本上就进入了运营期,不过说是试运营更合适,一方面他们担心app还有隐藏bug,另一方面他们对运营平台几乎毫无计划,基本上在运营期间,用户提到的诉求,都被他们认为是app理应包含的功能,不包含就没法用,运营常在模拟器上用必须要支持,手机上其他软件播放音乐麦克风收集后听不清等等,常拿市面上类似app来举例,此时已经不认项目开始时提及的功能框架了,但是甲方又拿项目延期交付和bug较多为借口拒绝支付全额的中期款(只付了50%),为了推进项目,我垫付了3个技术的中期款才得以推进此事,年前年后版本累计迭代了5次,至此客户答应完成最后一次迭代后,包含尾款全额支付项目费用。

好戏并不按脚本演

直到今年4月份,最后一个版本功能优化完毕,全平台app上架后,迟迟等不来客户的中期款和尾款,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甲方内部管理混乱和经营不善,该项目被全线砍掉,由此开始了漫长的耍赖,拖欠款项,目前还在跟甲方沟通中,但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不专业

我之所以用这个词,不仅仅是我对创业难度的低估,更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1年的经历,努力和心酸只有自己清楚,虽然甲方项目夭折,虽然该项目深深刺痛着我,但这个项目是我从开始一点一滴跟下来的,在试运营期间也有将近20万的营收,所以我希望寻找有志同道合的伙伴,重启该项目,自己去耕耘这个项目,有意向的可以私

后续计划

两个方向
1、完善该app,更换主体自己做运营,但是该方向不得不吐槽下当前政策下难点,平台前期要有网文、ICP增值许可,后期要有网络演出经营许可证,平台还要做好监管。投放这块前期不用太提前,稳定后做好计划再投问题不大,三方IM及音视频费用是大头
2、完善该app,做免费版、专业版、企业版,根据客户诉求收取定制研发费用

目前我个人的想法可能还不太成熟,但是至少是有件事可以做,希望感兴趣的伙伴可以一起努力,加油💪🏻💪🏻💪🏻

分享主题:
城市:
顶 11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
头像共建者
等级8

外包这种方式下的所有坑, 你几乎全部踩了一遍。只能说,你是既不专业又毫无准备。
不过经验宝贵,感谢分享,已三连。

最后修改于

确实如此,单凭自己的热情是不够的,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在这个项目中的教训是如此的让人深刻

头像
等级3

感谢分享,有相似经历的人更能产生共鸣

不知你是在哪个环境挣扎过?

头像
等级0

产品兼项目经理一枚,打理了公司一款App近5年,用户量2300w+,最近在接触数字移民,给一些建议
1、与之前的甲方沟通好代码归属权,结果落到纸面;
2、需要做域名变更;
3、要做App备案;
4、要做App安全检测,并完善隐私协议;

头像
等级4
  1. 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你不是开发出身,竟然以为3个月就能开发完;
  2. 找的合作开发团队没有类似项目开发经验;
  3. 费用不支付要及时止损;
  4. 大概率是灰产项目。

动辄半年以上的外包项目,商务谈判上没有优势的,3个月的研发周期也是跟技术沟通后的结果,研发团队确实没有类似项目开发经验是最大问题,其他问题主要体现在
1、前期甲方拖长了首款支付时间,导致技术人员的热性情和积极降低
2、研发阶段的技术沟通太少,项目过程管理没有跟上
3、技术团队人员磨合和协调非常困难
4、本项目非灰产,甲方对平台搭建和管理运营没有概念,尤其是运营监管几乎都是现用现提,这部分相关的功能是不在我们初期的需求中的,项目执行到试运营阶段,骑虎难下

1.作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项目业务、流程和运营在前期一定要梳理清楚,客户想不到的,你得弥补上,不能仅仅只是从客户所说得去考虑,要不然后期改动会比较大,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
2.技术负责人明显不行,无论是从技术能力以及沟通
3.临时组建得团队一般要3个月以上磨合期

头像
等级0

可以尝试用敏捷的迭代开发方式,一个迭代两周最多一个月,每个迭代需要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每个迭代结束要跟团队一起review结果,开回顾会议,需要调整方向及时调整,需要改bug及时改。这样不会在最后一刻才让相关方看到产品的样子

头像
等级4

怎么像极了我们公司的外包团队哈哈哈

趋之若鹜者数不胜数,往往成功者少之又少,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怎么说呢好兄弟,对于ITO本身来讲,应该是企业自身能力不能满足现在业务的时候或是因为各种因素并不能进行当下业务的时候,找到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专业性的服务以及指导,这本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一件事情,但是如今的外包团队以及不和谐的甲方造成了现在不良的影响,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外包团队都不行,只能说人都是需要经历的,经历才能使人强大,respect!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看到大家的不同的意见,也是一种成长

头像
等级3

这是甲方的产品,不得已转为自运营?

当前产品(包含名称、资质和企业等)都是归属甲方的,目前是甲方项目终止且拒绝支付剩余款项,项目源码他们也不要了,因为从一开始甲方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其余都是我这边调研竞品和功能规划的,所以自己想利用这套源码来重启这个项目,也想自运营,当然会面临很多很多困难,上面也提到了,不想自己一年的努力白白浪费掉

了解的,也是种方式止损的

头像
等级3

感觉没人管理需求和项目质量、进度,软件工程被你们干成了豆腐渣工程。
信任不能是毫无根据的

说到痛点了,缺少了项目管理和质量把控,经此一战,也能理解为什么外包项目研发费用会如此廉价,技术能力仅是外包中的一环,不代表其他...

说的细一点,抛开需求管理,就项目管理而言,得有人来把控项目的架构,来review code,阶段性进行测试,测试要针对功能点,写测试案例。以后交付的时候,也要把测试案例给出,表明这些功能都是经过测试的。你给出去的东西,要增加客户验收的信心,啥都没有,人家也不放心。越细致越专业,人家越安心。如果你们是做实事,不是画大饼的,那么说服别人前,先说服自己。

我刚来这个平台,这怎么联系,直接留联系方式?

头像
等级2

12年程序员 不打工了 在摸索创业 来 聊聊

目前你打算做哪方面啊

头像
等级5

我感觉bug太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前期产品没有规划好,功能没梳理清楚,这个会让开发无尽的修改

产品规划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重启项目,我会毫不犹豫的找个更有产品规划能力的伙伴一起努力,感谢指正问题

头像
等级0

试运营就有20万营收不错呀

5个月的成果,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重启后自运营还是有机会的

头像
等级2

在第三方差不多的功能的基础上改改交差会比较快一点。。

最后修改于

问题不在这里,关键问题还是在于管理

头像
等级0

有意参与,后端开发,求联系

头像
等级0

定制开发在国内,如果乙方是普通的小微企业,请不要碰。

头像
等级0

有意参与,后端开发,求联系

头像
等级4

要兼职吗?我做iOS的,4年经验

头像
等级2

有意加入,
但商业模式没看明白,
想从售前工程师的岗位入手,挖掘筛选出一些潜在意向客户,梳理出需求,以便匹配目前的APP或做后续的二次开发。

头像
等级0

感谢分享,目前也在计划运营一些自己的项目,你的经验非常宝贵。

头像
等级0

钱不钱的好商量,想跟着学习一下,需要联系

头像
等级2

打起精神来,你才经历了一年而已。

我在2012年到2014年,整整两年的创业时间,经历的比你还要惨,受伤的不只是精神。
看到你这个项目是个app项目,其实还有一些坑你可能不清楚。
比如说商店合规这件事情,你可能在无意识中犯错了。

我对iOS熟悉一些,就说iOS吧。
如果你要改变iOS开发者账号的话,正常途径只能是重新注册一个新号,然后把app从老号转移过来。
但假如老号在不受控的情况下,又做了其他“不好的事情”,最终这个app和你的新号是会被牵连的。
被牵连后,你随时都处在app随时下架+开发者账号被注销的恐惧里。
我在之前公司里就经历过这类事情,每天疲于奔命,天天emo。

你也提到了各种国内合规的证,现在大环境下,国内越来越不好做,因为政策卡的越来越紧了。
在某些行业,政策上会要求必须有某证才能开展业务,但实际上具体部门根本就不会颁发这个证。
这就逼的各种公司使用各种公关手段来找授权,个人开发者的路则会被完全堵死。
我之前做的个人app,是在国内上线,但我想做个用户评论都做不了,不是技术做不了,而是我以个人身份拿不到证。
所以,你的项目为啥不在海外市场做呢?虽然海外市场也歧视中国出身的开发者,但相比之下能做的事情还是多一些。

你之前在攒人做项目这个事情上,还有一个大问题没解决,就是团队内部的流程规范问题。
这可能是非研发出身的经理的痛点。
我见过有些要二开的外包项目,文档写的一塌糊涂并且不全,二开根本接不住,项目本身既没有版本控制,也无法正常build,二开团队非常的难受。
这里的核心问题就包括原始需求文档的撰写专业程度,因为有好多甲方,自己只能给出一句话需求,然后留下大量的细节空白,客观上让研发人员来填补空缺,但又没有留存,甚至在iOS和安卓两个端上的做法想法都有差异。
准备工作没做好就贸然让大家开工,代价很大。
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算再重启项目,风险也是巨大的。

至于说营收和投放这块,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亲身搭过计划和跑通过app归因全流程。在app上做归因也是个巨大的话题,我在几年前做的头破血流的,幸好目前还没开始投放,一定不要低估这里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