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聊聊兴趣社交和目的社交两种不同方式社交APP的标签算法---比较有意思的算法标签

头像
寻社交软件...
111阅读4评论
  1. 社交本质
    • 兴趣社交:基于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社交,用户通过共同的兴趣找到彼此,分享心得和经验,结交新朋友。它更强调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用户因共同的兴趣而聚集。
    • 目的社交(需求社交):把社交中个人的需求强调到一个突出的位置,社交的目的性明确。这里的“需求”是广义的,包括生存和生活的需求、心理需求和信息需求等。社交被看作是满足需求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2. 社交动机
    • 兴趣社交:用户的动机主要是寻找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分享和交流兴趣相关的话题和经验。在兴趣社交中,用户更注重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对于无意义的闲聊可能持排斥态度。
    • 目的社交:用户的动机是解决特定的需求或问题。社交活动围绕满足这些需求展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 社交方式
    • 兴趣社交:用户可以通过加入兴趣圈子、参与兴趣相关的活动和聚会等方式进行社交。兴趣社交app通常提供个性化推荐、兴趣圈子、活动聚会等功能,帮助用户发现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 目的社交:社交方式可能更加多样和灵活,根据具体的需求或问题选择合适的社交方式。在互联网上,各种社交软件和应用提供了多种满足需求的方式,如在线问答、论坛讨论、社交媒体分享等。
  4. 用户群体
    • 兴趣社交:用户群体主要是年轻人,特别是90后和00后。这一群体对网络社交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注重个性化和自我表达。
    • 目的社交:用户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因为需求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目的社交的受众范围更广。

**

基于以上,我们目的(动机)社交APP算法标签应该怎么配置,又如何精准获取和匹配用户之间的社交标签???

**

讨论话题:
城市&本地工作&职场行业&时事想法&创意
城市:
深圳
生活:
交友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
头像
等级2

社交动机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要评估出对应的周期,所以标签可能一直需要变更。另外对于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因素,需要从用户行为和聊天记录中去判断和预测概率,平台再适当增加一些机制去辅助获取更多的数据以此来验证准确性

头像
等级2

产品本身的底层匹配逻辑和社区的平衡机制,以及产品前期种子用户的精准筛选于投放,决定了在没有大量资金加持下,用户池是否能蓄起用户,整体而言净流入大于零说明产品开始有戏了

头像
等级2

注册一个小红书看下 先勾选自己兴趣 用户为自己打上标签 然后在进行互动 平台进行标签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