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有个点子,大家可以做服务老外中国游的内容啊

头像
啊,我的头
262阅读13评论

现在中国对老外的免签政策越来越开放,国家越来越多
应该会有一波老外来中国旅游的热度
针对老外来中国旅游的攻略可以专门做一波,住宿交通,支付啥的

顶 6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
头像
等级0

老哥,巧了,v2ex上也有人在考虑搞这个,https://www.v2ex.com/t/1093770#reply14

他那个是负责落地后的实体服务
我这个是落地前的经验分享、教程、攻略类的
不过服务对象都是一样的,可以往对方区域延申

我这个上手难度低一些,甚至都不用开发什么程序
英语好,会推广,社交媒体一套走起,然后做视频,写文章,就可以先养起来了

头像
等级0

找到渠道很重要,因为国外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国内不一样,你要用外国人的思维才能做出他们会看的东西。我自己有海外生活经历,目前在筹划做内容引流。我可以提供外国人的思考习惯,搭建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果有做内容的小伙伴对这个感兴趣,可以聊聊。

头像
等级3

不靠谱,我在fiverr上开了这么个服务,压根没生意,一单都没有,还不如算命的

最后修改于

头像
等级8

看看DeepSeek的答案,比评论区大多数的评论都已经分析的更全面了:

问:现在中国对老外的免签政策越来越开放,开放免签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应该会有一波老外来中国旅游的热度 如何做一个服务于外国人来中国旅行的产品呢?

答:针对中国日益开放的免签政策和外国游客增长趋势,打造一个聚焦于外国人中国旅行的服务平台,需围绕文化适配、本地化痛点解决、沉浸式体验三大核心展开。以下是具体方案:


一、核心功能设计:破解“中国旅行密码”

1. 行前准备工具箱

  • 智能签证导航

    • 输入国籍/护照类型,自动生成免签/落地签政策解读(如144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列表),链接官方申请入口。
    • 提供“签证保险”服务:若因政策变动导致拒签,补偿机票改签费用。
  • 数字生存包

    • 预装中国版“数字生存套件”:
      • 支付宝/微信预付费卡(支持境外信用卡充值,可扫码支付、搭地铁);
      • 内置合法合规的轻量级VPN(仅限访问谷歌地图/Gmail等基础功能);
      • 离线版语音翻译工具(重点标注“清真”“素食”等餐饮关键词)。

2. 行程中的实时支持

  • AI旅行助手

    • 基于LBS的智能提醒:
      • 接近景区自动推送英文电子讲解(如故宫的AR导航);
      • 识别菜单拍照翻译时,标注潜在过敏源(如花生、麸质)。
    • 紧急SOS系统:一键连接英语客服,协助报警、医院预约、领事馆联络。
  • 社交化行程规划

    • “搭伙旅行”功能:发布行程(如“周六长城徒步+胡同晚餐”),招募同路线外国游客或本地英语达人。
    • 本地体验盲盒:支付固定费用,由算法匹配神秘体验(如参加成都茶馆相声夜、学习景德镇陶瓷制作)。

二、商业模式:三层变现体系

1. 基础服务层(流量入口)

  • 免费功能:签证查询、基础翻译、景点地图
  • 广告收入:与高德地图、携程国际版等合作精准推荐

2. 增值服务层(高频变现)

  • 订阅制数字包:9.9美元/周,含高速VPN、交通卡自动充值、优先客服
  • 即时服务
    • 景区免排队门票代购(加收20%服务费)
    • 紧急药品闪送(联合美团跑腿)

3. 生态合作层(高利润)

  • 跨境反向导流
    • 用户结束中国行程后,推送其本国特色旅游产品(如与GetYourGuide合作推广“中国人气目的地”同款路线)
  • 数据产品
    • 向地方政府提供《免签游客行为报告》,助力国际旅游营销

三、差异化竞争策略

1. 破解“信息茧房”

  • 真实度过滤器
    • 用AI标记“过度修图”的网红景点(如对比小红书攻略与实景照片),预警“照骗”风险
    • 引入外国博主“防坑测评”视频:实测景区厕所卫生、餐厅英文服务水平

2. 文化桥接设计

  • 社交货币系统
    • 学习简单中文(如“谢谢”“多少钱”)可解锁隐藏福利(茶馆免费茶点、景区折扣)
    • 发布中国旅行vlog并@3个朋友,可兑换一次免费汉服体验

3. 政策红利捕捉

  • 边境游激活计划
    • 针对72/144小时过境免签游客,设计“快闪路线”(如上海-苏州-杭州高铁三日环线)
    • 与春秋航空合作推出“免签+机票+酒店”套餐

四、冷启动与增长引擎

1. 种子用户获取

  • 使馆合作:在中国驻外使馆“安全旅行”宣讲会中嵌入产品演示
  • KOL爆破:邀请TikTok旅行博主拍摄“用这个APP挑战7天免签中国游”系列

2. 裂变机制

  • “共享中国经验”计划:
    • 老用户解答新用户问题(如“如何用现金给交通卡充值”),积累积分兑换免费民宿住宿
    • 生成专属中国旅行DNA报告(如“你的旅行风格:80%像徐霞客,20%像马可波罗”),刺激社交分享

五、风险控制

  • 政策合规
    • VPN服务采用白名单制,仅开放必要国际网站,与持牌云服务商合作
    • 支付系统接入银联国际版,避免触碰外汇管制红线
  • 文化争议
    • 建立敏感内容审核机制(如自动过滤涉及西藏/台湾的错误表述)
    • 提供“文化冲突急救包”:预制解释模板(如如何回应“中国人吃狗肉吗?”)

对标案例

  • Trip.com国际版:已实现支付宝外卡绑定,但缺乏深度本地化支持
  • Klook客路:侧重活动预订,未解决支付/网络等底层痛点
  • Lost Plate(海外版美团):聚焦美食旅行,可借鉴其外国人私藏餐厅数据库

核心价值主张

“让中国旅行像回家一样简单”——通过技术手段弥合系统差异(如支付/网络)、社交互动打破文化隔阂数据驱动提升旅行质感,成为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数字旅行伴侣”。关键要抓住免签游客的“冲动型决策”特性,在行前15天黄金窗口期通过精准内容(如“7天免签能玩多少景点?”)快速获客。

认真说,过境签不太使用。因为要从A地出发途径B抵达C,可能最后再返回到A地。旅途时间和经济成本就上升了。
签证、出入境的通关时间、从机场到市区的便捷性、城市的友好度、是否能轻易获得外币以及环境卫生等等方面是否能吸引游客的因素。
其实国外朋友更喜欢使用VISA直接付款,多装一个APP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好的体验。能用现金和刷卡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用支付宝?
最主要是体验在地文化,哪怕是超大型菜市场老外们都喜欢。更不要说如果能带他们体验赶集文化、坐长途火车(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应该比较稀缺的方式。
只是感觉AI写的有点不切实际吧。
个人想法,欢迎留言。

头像
等级0

那也得让老外知道,而且老外他们也挺会的

x、fb、ins、tt什么的都开起来呀

头像
等级1

先利用现有资源 把业务做起来
再考虑软件

头像
等级2

感觉是个靠谱想法。

头像
等级1

我的平台其实蛮好的,之前我想过开设一个专门的栏目来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版块。但是精力有限确实也比较难,如果有志同道合者欢迎一起来讨论。

头像
等级4
版块详情

讨论

6k 帖子
25k 评论
121 关注
版主
空缺中,申请版主请于站长联系
远程全职推荐

扫码下载应用

下载APP以便及时收到回复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