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招聘市场的一些思考

头像
Gaoan.Li
232阅读24评论

先介绍背景:本人是一个从事了10年开发的程序员。 从一开始的全栈单体架构,到后来的分布式、多语言。 从一开始在各个小厂、各个后来上市的大厂初创,到现在的一入外包毁终生。 再加上我学历不济。

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分困难的阶段,那就是找工作几乎没有面试机会。

这一路走来,我其实也后悔过。 但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错过就是错过,走错就是走错。

相信大家也肯定知道,一直没有面试机会的原因在于:背景、学历、履历。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我的简历已经是烂了。

可是我一直在想,现如今的招聘市场,有没有其他的可以依据的方式。 去除学历、大厂经验。 项目经验。 因为说实在的在我看来,很大一部分情况下,招聘一个人需要的是合拍、办事能力、责任能力。。

于是,我想有没有一个转化的可能,把一个人的评价转化成数据。

目前在想的,只能是平台认证。圈子认证。 欢迎大家评论提示。。 热烈讨论!!

收藏
举报
精选评论
头像
等级0

没必要, 中国有的是人,都是牛马,何必这么麻烦

实际上IT行业的产能并没有得到很均衡的利用。 打个比方:传统行业也特别需要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 可一旦想要成立个IT部门,那每个月的支出,至少在5万以上。 至少9个月内纯支出没有收入的。。

所谓的中国牛马多,这只是一个大家都想并且可以发泄的方向。

传统行业可以直接购买定制化解决方案+售后,能满足就行

购买可能更贵。 而且都是一些通用的。无法定制化

头像共建者
等级3

但不得不说学历、背景对于招聘方的初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不一定学历高就一定合拍或者能力强,但是学历、履历某种程度上是能力的体现,至少能体现你学过、有学习的能力、有一定自律基础、努力过。评价这种东西还是太假,之前LinkedIn有过这个维度的尝试,效果不好。定量还是比定性分析要更有说服力,后者太主观。如果想做的事情主要是服务招聘方,就多从招聘方角度想想咯。

当然,你说的对的。 我意思并不是取代或者出现一种方式能与现存的竞争。 毕竟,想要革命才是最难的东西。 我的意思是说,并没有人关注过这块的,或者说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蓝海。 而究其原因还是 关注的人少、也不成气候、需求也尚没有开掘出来。 但以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 IT数字化的发展和经济退潮后,it部门高成本之间的矛盾突出。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出来一种办法,协调这个矛盾。创造一种能流行起来或者更适合大众化、简单化的方式,能够撮合或者满足地成本、简单IT需求。让互联网产品回归原来专一的样子。

我相信像我一样能够单独开发一个saas系统,或者订单管理系统的程序员不在少数吧,而需要这些系统的小公司,只能采购的小公司也不在少数吧。

头像
等级2

可是我一直在想,现如今的招聘市场,有没有其他的可以依据的方式。 去除****学历、大厂经验。 项目经验**。 因为说实在的在我看来,很大一部分情况下,招聘一个人需要的是合拍、办事能力、责任能力。。<<
我觉得这个是无力改变的,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找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赛道去发展。有些时候,这些经验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只要收入看起来相对满意,且是相关能干的活,也就想不了那么多了,毕竟思维认知的清醒是一个缓慢快速成长的过程,绝大部分普通人没有高认知的家庭父母托举,也就释然了。像有些公司的招聘文化和价值,个人也不是很苟同,明明一个本科生或者专科生能干的活,非要211,985之类的。所以,价值不同,也就不予理睬。 这里面,还有ZF的作用比较微弱,导致招聘价值文化有失偏颇,浪费了大量的可造的人才资源。

其实这里政府起了很大的示范的作用

嗯,不可说破,只能夹缝中求生存。哪里有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就去哪里。

头像
等级1

学历不好,在职场肯定会收到制约的,中国大学生扩招后更是如此,HR不会那么费劲冒险去录用你。靠职场已经不太可能,如果技术真的好,你就当掌握了一门手艺,以此谋生了,慢慢做出自己的东西。

其实一直在想,在筹备。

头像
等级1

你要不试试upwork之类的,反正外国人也不了解中国这些学历之类的,你只要能干出活来就行

头像
等级2

话说回来,"把一个人的评价转化成数据",难道数据就不能作假了么?

数据作假那是道德层面问题,不是程序层面问题。

头像
等级2

你可能想的是站在个人角度去看,到很多招聘方负责招聘的打工仔未必这么考虑,而且他们或许会存在一定的危机感和精神股东行为。

先说说我的经历,早期的很多中小型公司受制于工资水平,招聘不会太挑所以那会找到一个工作远比找一个高薪资工作容易。

后来程序员工资上涨,创投也热起来了,大家也都跟着水涨船高,慢慢的程序员这个圈子也和工地泥工瓦工差不多,哪里钱多哪里就人多,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其他转行加入程序员的,那时候程序员造富梦很多。

但随着经济下滑,最容易受重创的也是人口规模往往最大的地方或者行业。所以很多企业为了利润率,财报,就开始广进计划,很多企业不是亏损裁员,而是泡沫不够用了。

然后作为招聘方年龄着岗位少人多的情况,加上人心不古(有点权利就要飘),所以就搞出一大堆奇葩的规则,年龄,学历,工作阅历等等。说到底就是为了通过这种刻板行为简化整个招聘工作量。

可是招来的人又大概率不靠谱,所以每年总会有一些自然离职和裁员率,经济不好跳不动槽就裁员呗。

这样hr圈教做人才迭代,只用不培养或弱培养。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种从卖方市场回到买方市场来。

工作而已,看开太多了,以前和现在很多同事的奇葩言论挺厌恶的,反观站在的局面,他们奇葩的言论仅限于他们淡薄的见识+精神股东,打一巴掌还教不会,那就只能打到教会为止了

你讲的是从另一个维度来看这个。 当然,很多大厂或者说是HR厂,肯定会有很多这种东西的。

头像
等级1

🤣, 是我表达有误。 大家可以再看看下一篇。 这些有关联性的 。。 好像我说的有点偏了。。

头像
等级1

在中国背景,学历,履历在你成为大龄牛马后都是浮云!以前我还不信,自从去年被大厂裁员,完全亲身体验了一把!投了无数简历,这些工作对我来说信手拈来,都是回复不匹配,不合适!连远程和兼职这些,不费太多体力的,都一样的结果!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天天都在做这些事,说自己不匹配!现在只有苟活在原公司当外包,做着跟以前正岗一样的事!却看不到未来!

头像
等级0

春技术员自嗨思维

头像
等级0

没用的,最好的招聘时形成标准化的,而不是通过对方去评价,你思路就错了

头像
等级1

其实我感觉从招聘者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不需要一个特别高级的程序员,我甚至不需要一个部门, 我只需要一个能够帮我实现数据管理的 人 即可。 最近一直在想,这种需求的用户,是否存在,又是否存量巨大。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大神对这方面数据有所了解的。。

版块详情

讨论

7k 帖子
28k 评论
179 关注
版主
空缺中,申请版主请于站长联系
远程全职推荐

扫码下载应用

下载APP以便及时收到回复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