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知识库和笔记类产品的一些想法

头像
aAh
119阅读5评论

一些个人的胡思乱想吧

关于大模型的个人使用

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委托朋友用国外手机号注册了一个,初次接触说实话并没有觉得很惊艳,可能我只是把它当一个搜索工具用吧,一问一答的模式,答案也仅仅是在网页上看看,并没有说把答案拉取下来整理存档,化为自己的知识,一个问题问完即止,没有后续。今年看着网上大家做的一些知识库的工具,更多的也是借助大模型的“搜索”能力,但只是搜索范围限制在给定的已经整理好的文档中。

关于笔记产品

笔记产品接触的不多,使用过的有notion、obsidian、飞书、幕布和其他markdown工具。作为个人用户用下来,obsidian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毕竟它的核心卖点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知识图谱,很吸引我。在后续的使用中,发现插件生态也是卖点,如果想定制化,那它完全可以满足你,但学习成本会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爱折腾的心思的。
另外就是这些笔记产品没办法快速的成文,需要个人总结一番,再录入笔记软件
ps:用的工具不多,如果有还烦请在评论区告诉我

关于大模型和笔记的结合

基于前面的思考,引发了我想做一款笔记产品,想提供一个前端既能通过大模型,也可手动录入成文的笔记产品,核心的卖点还是和obsidian一样,让知识成体系。毕竟大模型只是功能,并不是全部。
目前也看了一些关于笔记产品的文档结构化数据,大致分为富文本和markdown。对于非程序员用户来说,去学习markdown多少会打退堂鼓,那产品就用富文本吧。当然,用富文本也不能只给用户提供富文本,对于编辑阶段来说,用富文本会降低使用难度,但对于一些搜索场景来说,富文本无疑是不友好的,所以在笔记导出时,应该提供纯文本(还是导出markdown吧,毕竟富文本转html再转markdown代码层面好写)。
商业化的路径大概也是提供笔记的基础能力,大模型的AI能力只能对免费用户有限开放了。产品的部署有想过是提供web服务还是本地软件,这一点还在思考,倾向于提供本地的web服务(狗头),用户的数据只在多端同步的时候上云,毕竟私密性这一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各位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想一起参与,我举双手欢迎。

讨论话题:
想法&创意
收藏
举报
加载中…
精选评论
头像
等级2

笔记类产品还可以看看印象笔记和 flomo,以及onenote

我也想过个人/企业的知识库,以及给定内容进行问答的功能,主要针对场景是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减少记忆负担以及承担客服工作。

笔记类产品的价值有记录,整理,连接,查询,交流等功能,各类笔记产品各有千秋。
notion 的数据库是对组织形式的创新,隔离了数据记录和展示,评论对于多人协作比较友好,块级的输入方式形式丰富且高效,搜索页面的能力也不错
飞书使用不多,整体感受也是挺好的,在连接方面做的更好
印象笔记是 evernote 的国内版,最早的特点是 tag 及全局的全文搜索,后面还有双链,生成知识图谱等功能。查询是亮点,也是我早期更多使用它的原因。
flomo 更偏向于碎片化记录,产品背后有先记录再整理的理念。
onenote 更适合自己写,层级比较深,适合很有调理的来写

总体而言,这几个笔记产品各有自己的定位。对于想做个人知识库的来说,一方面难的是内容的获取和管理,真正长时间用好笔记的人不多,另一方面使用场景也比较有限,知识性的内容,gpt 很给力了,加上搜索引擎基本足够了,个人的知识,现有笔记类产品的记录和搜索也够用了,除了企业智能客服,对内的智能HR,感觉场景有限

对个人用户来说,笔记产品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持续使用才能有效果的产品,那在选择市面产品来说,怎么能快速迁入迁出笔记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点。另外,产品本身的商业策略也很重要,如印象笔记最近的变化来说,免费功能突然变收费,广告增多这些对用户来说都是槽点,所以一开始就要有选择的收费,即使只收1元。
对B端用户来说,多人协作,大而全的模板这些有notion就够了,但这些大而全对c端用户来说,太重了,所以如果是要做c端的笔记产品,还是服务号知识本身,而不是去服务团队协作。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谢谢吴彦祖发表你的观点(狗头)

头像
等级3

笔记类产品,除了点子之外,笔记本身得支撑业务,一对接业务,就发现业务方向很可能偏了,因为笔记这个编辑器本身需要支持很多类型才能可以促进产品的发展

对接业务的话是属于B端的能力,作为个人开发者我可能不太会去碰,就开发能力而言是怎么也比不上头部团队的,所以只能专注于C端用户。能对C端用户讲好一个“专注于知识本身”的故事,也是很大的挑战。

C端才是最有挑战的,大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