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多位行业大佬的共识:会用 Ai 只有 60 分

头像
读书习字
112阅读2评论

最近通过各种渠道,听了一些大佬的分享。

这些大佬来自各自领域,有导演、自媒体策划,也有业内专精的技术专家。他们无一不是年入千万以上的顶级大佬,在他们的分享内容当中,我提取到了一个惊人相似的共识:如今的 Ai 很强,但它只有 60 分的水平。所以,我们不能不用 Ai,但也不能依赖 Ai。

乍一听很反直觉,如今的 Ai 能力越来越强,结合上 RAG、Agent、多模态等技术,画图、编曲、写作,几乎无所不能。怎么能说它只有 60 分呢?

其实很好理解,因为 Ai 的能力是相对普适的,你会用Ai,其他人也会用。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使用者本身没有特殊能力,完全依赖 Ai 发挥的话,那么大家得到的都会是一个类似水平的结果。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 DeepSeek 在中文领域尤其是写作领域的效果非常好。很适合用来编辑文案以及产生标题,所以许多人用它来协助制作小红书的内容,进行推广引流。

且不说使用同样的模型可能带来的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但说结果本身,DeepSeek 的确给了你不错的建议,让你将一个原本 30 分的标题优化到了 60 分。看似提升巨大,然而我们如果站在宏观层面,所有使用 DeepSeek 的用户,都得到了一样的效果。大家都提升了,就是大家都没提升。

你可能会觉得至少还有些人不知道怎么使用 DeepSeek 吧?至少还是超越了一些人。

很遗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自媒体的头部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你想要成为大 V,有所建树,只是领先一小部分完全不知道 Ai 的人是不够的,你必须胜过其他同样优秀的竞争者。如果你只是满足于得到 60 分,一定是没办法帮你从竞争中获胜的。所以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Ai 对你并没有帮助。

那如何才能做到 90 分呢?

显然,这就超越了 Ai 的范畴了。想要拿到 90 分,需要你自己有考 90 分的能力。工具永远只是附加属性,人才是核心。就好像当初 GPT4.0 的时代著名华人数学家陶哲轩能用它能够启发灵感,解开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如今,DeepSeek 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但在大多数人的手上还是只能回答一些无聊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继续发散,我们还能做出两个大概的推论。

第一,Ai 代替人力必然会发生,但 Ai 只能代替连 60 分都做不到的庸才,它是没有办法替代追求 90 分的行业佼佼者的。

第二,Ai 带来的效率提升,能让一件事从 0 到 60 分变得更加容易。意味着有能力获得 90 分的能人,能够凭借 Ai 的力量交出更多 90 分的答卷。

某种程度上,这是好事,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变革和机会,再次诞生一批人才们凭借能力掘金的潜在机会。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坏事,世上诸多的不平等中又多了一个——同样的 Ai 产品,在会与不会的人手上天堂地狱般的差别。

收藏
举报
精选评论
头像
等级0

人生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头像
等级3

提示词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它表面带来的是平等,实际会形成两极分划,强者越强

版块详情

AI

180 帖子
460 评论
52 关注
这里用来交流AI相关的学习、实践等话题
版主
空缺中,申请版主请于站长联系
远程全职推荐

扫码下载应用

下载APP以便及时收到回复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