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 我是徐小夕。 一名在一线摸爬滚打7年多的程序员,曾任职过多家一线互联网中大厂,做过技术管理,架构师,也见证过职场的风云变化,好在4年前,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专注于可视化领域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会分享一下我作为独立开发者,开发零代码平台的经历,以及一些实质性的收获。
背景与收获
这个想法起源于2020年,当时和我的一位做运营的朋友聊了一些职场效率的问题,朋友抱怨说公司很多运营活动都需要等产品和技术排期才能展开,导致运营上很多规划都错失了最佳时机。当时我刚好也在思考如何解决前端工作效率的问题,想了很多方案,比如组件化,搭建业务配置平台等,后面越聊越深入, 引出了一个话题——在线制作。也就是能不能做一个类似易企秀的平台,能在线制作活动页面。
后面经过我们一系列的调研和参考已有产品,我从技术上设计了一个MPV的解决方案,当时想着让更多的互联网人都参与进来体验,所以就在gihtub开源了我们第一个H5-Dooring零代码版本。
没想到开源一周,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反馈,github的star数快速增长。
由于后面考虑到开发的成本和可视化领域投入的资源,我陆陆续续找了一些小伙伴一起参考开发和共建,产品也越来越成熟。直到目前,github上star数已突破8.7k star,达到了H5领域可视化搭建的top1.
接下来先分享一下这几年做H5-Dooring的一些成果:
-
github star : 8.7k+
-
线上累计注册用户: 10000+
-
线上页面总数: 10000+
-
模版总数: 1000+
-
组件总数: 50+(持续生产中)
-
累计PV(浏览量): 1000w+
-
累计UV(独立用户访问): 10w+
整体来说收获还是非常大的,让我对零代码可视化和业务场景的低代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帮助了很多不懂技术的企业和用户搭建了数千个独立站点和页面。
从零开始
从零开发一款企业级零代码平台并不容易,而且当时做主要是出于个人爱好,只有周末有时间,所以需要思考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和开发模式才能把产品做成。
前期我花了接近一个月调研和思考产品的逻辑,也花了数十张产品原型(虽然当时还不怎么会原型设计工具,好在花了2天系统的脑补和实践了一下,基本上手了),最终做了一个相对靠谱的规划:
由于人单影支,只有我一个技术,还有一个做运营的小伙伴,所以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周末完成的。我不得不快速学习一些技能:
-
产品设计
-
需求文档编写
-
后端开发
-
产品运营
-
可视化相关技术
硬是熬了3个月,才出了我们第一个开源版本的H5-Dooring零代码平台。所以前期个人做产品,对个人的要求还是极高的,比如说:
-
目标感
-
执行力
-
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
快速学习能力
这几年我对 Dooring 的定位一直没有变, 就是要做一款功能强大,高可扩展的零代码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一套简单高效、专业可靠、业务定制度高的页面可视化搭建最佳实践。
好在后面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发迭代产品了,以至于我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产品和运营的中长期规划。
一支好的团队
早期在团队建设上也踩了很多坑,由于是兼职做事情,所以有很多小伙伴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与,我不经需要解答他们的问题,还需要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且大部分小伙伴本职还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中途退出的也有,导致我在团队上投入的经历非常大,阻碍了正常产品的迭代进程。
后面在选合伙人的时候我就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尽量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筛选合伙人:
-
个人执行力
-
对产品的兴趣
-
技术能力
-
主观能动性
-
团队沟通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最终我找到了几个非常适合的合伙人,一直到现在也在一起合作做这个项目,还是非常欣慰的。同时随着产品的商业化能力慢慢变强, 团队小伙伴也获得了对应的收益。目前做Dooring的小伙伴来自五湖四海,都是远程协作,我相信未来这种模式会越来越通用。
以上是一些数据展示,也可以看到我们是持续增长的一个态势。
第一批客户
2021年产品做了我们第一款线上闭环的零代码产品,也陆陆续续接到一些私有化客户的合作,当时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后面也积累了很多用户的建议和反馈,Dooring目前已经完成了以下的业务闭环:
聊聊产品和技术的思考
零代码产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从开源生态上看,要想区别于传统的低代码,一定要在搭建底层上做出创新,所以Dooring在搭建上采用了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上手的智能网格布局和自由布局,并且首次提出了双布局的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轻松零代码搭建市面上大部分的页面需求,而且支持常用的交互和业务功能,具体的技术架构如下:
产品能力上主要从业务和搭建上考量:
-
数据能力
-
交互能力
-
辅助设计能力
这块经过我的大量调研和思考,也做了一套规划。
辅助设计的思考:
数据能力上,我设计数据源的机制:
目前都已经实现。对于数据源的设计, 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 我们可以分为静态数据源和动态数据源. 静态数据源是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在低代码平台上创建的, 比如编辑数据表格等.
动态数据源是指用户可以自定义的请求第三方的数据服务, 组件消费数据源完全是动态调用的, 类似于我们传统开发时使用的ajax请求.
当然还有诸如跨组件通信,埋点监控等,我们都设计的相对完整的模块。
总之,从零到1再到现在的规划,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虽然也很少),路上充满荆棘,但也收获满满。
后期展望
后期会持续在开源和独立产品上继续探索,如果你刚好对可视化零代码领域感兴趣,也欢迎交流反馈。
零代码貌似竞争挺激烈的,上次看到个帖子,有人靠零代码都融资了。零代码适用的场景有限,基本上就是增删查改这种业务的升级版本,复杂点的业务,还是要靠前后端程序员开发。但是根据二八定律,简单场景可能占了百分之八十。这就是为啥只会crud的程序员能干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