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苏,一个曾以为“稳定运维就是技术人生的终点”,却在某天凌晨三点被服务器告警声惊醒后,突然问自己:“如果代码只是用来‘不出错’,那我的技术热情去哪了?”的追梦人。
【我的底色:运维老兵,但拒绝“工具人”标签】
过去5年,我深耕于计算机软件运维工作中,偶尔也会接触到服务器维护,主导过大型OA系统的需求项目,用脚本和监控撑起过无数个业务的“生命线”。熟悉K8s生态、自动化运维体系搭建、主流云平台(AWS/Aliyun/TCE)、安全合规(等保/ISO27001)、Shell/Python自动化开发——这些不是简历上的关键词,而是我解决问题的“肌肉记忆”。
但更珍贵的,是在无数次“救火”中积累的全局视角:我见过产品上线前因配置疏漏导致的崩溃,也经历过开发团队因环境差异卡壳的无奈;我知道业务方口中的“简单需求”背后,运维需要提前多少天做容量预判;我更明白,真正的技术价值从不是“不出事”,而是“让好事发生得更高效”。
【转折点:当运维遇到开发者,理想开始“联网”】
去年,因为一次线下的技术沙龙,我结识了一群“不一样”的开发者朋友——他们写代码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的在思考“这个功能能不能让用户少点一步”“这个架构能不能支撑未来三年的增长”。我们聊到深夜,从“为什么很多外包项目总在重复造轮子”到“如果自己做一个工具,能不能解决中小团队的运维痛点”,越聊越兴奋,最后发现:我们的技术栈互补得近乎“天然”。
他们中有擅长:高并发后端架构(Java/Go)、前端交互设计、产品原型快速验证]的“逻辑鬼才”,也有对市场需求极度敏感的“商业嗅觉派”;而我,能快速把他们的想法落地成稳定的运行环境(比如用Ansible一键部署测试集群,用Prometheus+Grafana搭实时监控看板),也能从运维视角帮产品避开“上线即崩”的坑(比如提前规划数据库分库策略、设计灰度发布方案)。
【我们的小目标:不做“高级打工人”,要做“问题终结者”】
现在,我们正悄悄做两件事:
-
接外包,但只接“有挑战的”:不接“改个按钮颜色”的边角料需求,专攻那些让其他团队头疼的“硬骨头”——比如传统企业上云时的兼容性问题、初创公司从0到1的运维体系搭建、甚至是一些“非标但有趣”的定制化工具开发(比如帮某教育机构做了个自动化的课程资源分发系统,效率提升300%)。
-
做产品,但只做“能解决真实痛点的”:基于我们自己的运维经验,正在孵化一个轻量级DevOps协作平台/面向中小团队的自动化监控告警工具/针对特定行业(如电商/医疗)的运维SaaS]、以及前期接不到项目可能会开发一些小型休闲游戏来过渡,目标很简单——让技术团队不用再为“环境不一致”“故障排查慢”这类问题熬夜掉头发。,也让有需求的同胞们有“技”可循
【为什么联系我?因为你可能也需要这样的队友】*
如果你是:
- 有技术需求但找不到靠谱团队的创业者/企业负责人(比如想做数字化升级但怕踩坑);
- 正在找“能懂开发又懂运维”的合作伙伴(比如你想做产品,缺一个能把想法落地的执行搭档);
- 或者单纯想聊聊“技术人的另一种可能性”(比如你也厌倦了重复性工作,想试试创业的水有多深)……
欢迎随时敲我!备注“技术合作”或“聊聊创业”就好。
我始终相信:技术的意义,从来不是写多少行代码,而是用它让某个具体的问题消失,让某个人的工作变得更轻松,让某个小团队的梦想有机会发芽。而这一次,我想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把“运维工程师”的标签,改成“问题的终结者”。
期待与你碰撞出火花! 🚀
最后修改于
ai 文章吗